大仲马的简介及代表作,大仲马作者简介

麦兜
麦兜 2023-10-22 06:45:01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和小仲马有哪些作品?他们有什么事迹?

小仲马(1824—1895):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茶花女》、《三个坚强的人》、《迪安娜德利斯》、《阿尔丰斯先生》、《德尼莎》等。

大仲马(1802——1870)《三剑客》(旧译《三个火枪手》,《侠隐记》)(第1及2卷)

《二十年后》(旧译《续侠隐记》)(第3至5卷)

《铁面人》(旧译《布拉日隆子爵》,《后续侠隐记》)(第6至11卷)

《基度山恩仇记》

《亨利三世及其宫廷》(1829年),浪漫主义戏剧,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

瓦洛朝三部曲

《玛戈皇后》(1845年,法文名为LaReineMargot)

《四十五卫士》

《蒙梭罗夫人》

《杀手与侠盗》,原名《耶羽的伙伴》

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作品有哪些?

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1)《亨利第三及其宫廷》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

(2)《基督山伯爵》是通俗历史小说,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1802-1870)的代表作。故事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埃德蒙唐代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丹格拉尔和菲尔南)和维尔福的陷害,被打入黑牢。

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水手森巴),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充满传奇色彩,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3)《三个火枪手》,又译《三剑客》、《侠隐记》,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曾五次被翻拍成电影作品。故事主角为达达尼昂,三个火枪手分别是阿多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

这部历史小说以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三朝代和权倾朝野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掌权这一时期的历史事实为背景,描写三个火枪手阿多斯、波尔朵斯、阿拉宓斯和他们的朋友达尔大尼央如何忠于国王,与黎塞留斗争,从而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的种种情况。小说时间起止是1624-1628年。

大仲马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大仲马(1802~1870年),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其祖父是侯爵,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的痛苦,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

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的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突破了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

大仲马的作品有哪些

大仲马的作品有:《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

在读到大仲马的作品《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时,都会被小说妙趣横生的情节所吸引。大仲马之所以能写出上百部有趣的作品,这与大仲马的经历,或者说这与大仲马的故事是分不开的。

如今,在很多与名人相关的书籍中,都有涉及到大仲马的故事。话说,大仲马在文学青年阿道夫的帮助下,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等到大仲马二十岁时,便拿着九十法郎只身前往巴黎。

大仲马的简介:

在研究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时,总会提及大仲马。那么,大仲马是谁。在记载大仲马生平经历的书籍中,详细地介绍了大仲马是谁。

大仲马名为亚历山大仲马,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佼佼者。大仲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都可看出大仲马在文学领域的建树。大仲马的父亲是一名共和党,大仲马在父亲的影响之下,也成为一名信奉共和政见的法国人。

大、小仲马的代表作

大仲马的代表作:

1、《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44—1846年。

故事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邓蒂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

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

邓蒂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水手辛巴德、布索尼神父、威尔莫勋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

该小说以基督山扬善惩恶、报恩复仇为故事发展的中心线索,主要情节跌宕起伏,迂回曲折,从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节,小插曲紧凑精彩,却不喧宾夺主,情节离奇却不违反生活真实。

2、《三个火枪手》

这部历史小说以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三朝代和权倾朝野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掌权这一时期的历史事实为背景。

描写三个火枪手阿多斯、波尔朵斯、阿拉宓斯和他们的朋友达尔大尼央如何忠于国王,与黎塞留斗争,从而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的种种情况。小说时间起止是1624-1628年。

3、《黑郁金香》

《黑郁金香》以17世纪荷兰的激烈的政治斗争为背景,通过培植黑色的郁金香这条线,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拜尔勒是个完全不过问政治的青年医生。他爱好培植郁金香,并在试着培育一种没有一点杂色的大黑郁金香,因为第一个培育出黑郁金香的人能获得一笔可观的奖金。拜尔勒的邻居博克斯代尔为了得到这笔奖金,也想培育出黑郁金香。

他对拜尔勒很忌妒,生怕拜尔勒捷足先得。他不择手段地监视拜尔勒的行动,暗中破坏他培育起来的郁金香,尔后他又诬告拜尔勒藏着有损于荷兰总督制的信件,致使他无辜锒铛入狱,险些被送上断头台。拜尔勒在狱中与看守的女儿萝莎相识并相爱,最后喜结良缘。

4、《王后的项链》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夜访旧王室的一个落魄失意的后裔拉莫特夫人,对她慷慨解囊,好意相助。拉莫特夫人阴险毒辣、野心勃勃、反而恩将仇报。

她怂恿王后买下一串价值连城的钻石项链,又利用了罗昂主教对王后的痴情、费尽心机,制造骗局,从中骗取了项链,几乎使王后身败名裂,最后,她终于被识破,打上烙印后锒铛入狱。

5、《红屋骑士》

这是大仲马又一部艺术性、可读性都很高的长篇佳作。作品以法国大革命为历史背景,描写了一个悲壮凄婉的爱情故事。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革命党抓住后判处死刑,王后的崇拜者红屋骑士莫朗在朋友的帮助下几度冒死营救,总是功亏一篑。最后王后处死,骑士殉情。

小仲马的代表作:

1、《茶花女》

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2、《克洛德的妻子》

小仲马最初的回忆记载于他的话剧《克洛德的妻子》(1873)的前言之中:那是在他母亲卡特琳娜-拉贝的家里,当时的意大利人广场(现在叫布瓦埃勒第安广场)一幢房子的阁楼里。他的父亲正在儿子的哭叫声中写作,突然抓起孩子,扔到了房间的另一端。

3、《放荡的父亲》

写一荒唐的老人和儿子同时追求一个少女,后来这位老人得知儿子与这少女相爱,良心不安,遂改邪归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历山大仲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历山大仲马

法国作家——亚历山大仲马,亚历山大仲马的生平简介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日出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靠近巴黎)与母亲相依为命。

大仲马在10岁以前便通读了英国作家笛福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法国作家费纳龙宣讲人情世故的小说《泰雷马克》、作家德姆斯吉埃写的有关神话的著作《给艾米莉的信》。

15岁时,大仲马被送进莫奈松律师的公证事务所当一名办事员,专门把各种公证文件送到周围的村子里请当事人签字。

18岁时,大仲马跟拉朋斯学习意大利语和德语。他们一起翻译18-19世纪之交的意大利作家乌戈弗斯科洛的小说《雅可波奥尔蒂的最后几封书信》。

1823年,出于对戏剧事业的向往,21岁的大仲马只身来到巴黎,先在奥尔良公爵秘书处做了一名文书抄写员,得以解决自己的栖身之所和温饱问题。大仲马从小酷爱戏剧写作,在公爵舒适宽大的写字间里忙里偷闲,动笔撰写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文思敏捷的大仲马通宵达旦地伏案疾书。

1824年7月27日,与卡特琳娜拉贝生下一个男孩。同父亲一样,儿子也起名叫亚历山大(即小仲马)。

1825年,大仲马参加了以雨果为首的浪漫派行列。

1828年,五幕诗体正剧《克里斯蒂娜》完成了。

1829年,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问世,法兰西剧坛为大仲马的处女作喝彩。不久,巴黎大剧院便上演了这部剧作。雨果和众多的浪漫派作家前往剧场观赏,并认为这是浪漫派的一个不小的胜利。剧本描写了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期间国王和反动贵族之间的争斗、欺骗、阴谋。法国文学评论家认为《亨利第三及其宫廷》一剧是大仲马一生中最优秀的剧作。

1830年,剧本《克里斯蒂娜》问世,在1830年3月30日举行首场演出。《克里斯蒂娜》上演成功,仲马紧接着就投入了另一个剧本《安东尼》的写作。同年7月脱稿。

1830年大仲马参加了"七月革命",他反对复辟王朝,要求改革政治,广开言路。

同年7月29日下午,起义者向复辟王朝的最后一个堡垒--士伊勒里宫发起攻击。大仲马参加了这场战斗,并且是最先冲进宫内的战士之一。仲马在人群熙来攘往的市政厅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起义军缺乏弹药,仲马向拉法耶特将军毛遂自荐:苏瓦松和拉费尔这两个地方储存有大量弹药,他可以去弄一些来。仲马终于说服了拉法耶特将军。最终去苏瓦松弄来的3500公斤弹药送到了巴黎市政厅。

七月革命胜利以后,仲马本想在政治舞台上有一番大的作为,但路易菲利普的态度使他十分扫兴。仲马发现自己不是路易菲利普所需要的那种人。回到家里,他起草了辞呈。

仲马辞去图书馆馆员的职务后,随即加入了国民自卫军的炮兵部队。仲马当选为第四炮兵连副连长。他还指挥过全连的军事训练。不久一位上尉辞职,经一致推选,仲马补了这个上尉的空缺。

路易菲力普对共和主义者的步步进逼,使仲马心头的愤懑有增无减。由于路易菲力普对他的第一份辞呈毫无反应,他又写了第二份辞呈,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1831年,大仲马在法国炮兵部队任副连长,他经常在士兵中散布憎恨王朝复辟的政治观点。由于他激进的共和观点,他的名字已经载入当局准备逮捕的黑名单上。逃出国门之后,大仲马到处飘泊,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1831年5月3日《安东尼》面世。1832年2月《泰莱萨》问世。

到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前,仲马独自或与人合作写成的大量剧本中,值得一提的有:爱情题材的《卡特琳娜霍华德》(1833)、以刚去世的英国著名话剧演员基恩为主人公的《基恩》又名《放荡与天才》(1836)、描写古罗马皇帝卡里古拉故事的《卡里古拉》(1837)、与瑞尔拉德奈瓦尔合写的爱情题材的正剧《炼金术士》(1838),以及1839年至1843年间写的喜剧《贝尔伊尔小姐》、《路易十五时代的一桩婚事》、《圣西尔的小姐们》等。

1838年5月3日到6月23日,《世纪报》连载了他的中篇小说《保尔船长》。

1839年8月31日至9月3日发表的短篇小说《残酷的皮埃尔》。

1840年后,归国的大仲马开始和别人合作,为报刊撰写连载小说。

1842年,发表以18世纪奥尔良公爵菲力普摄政时期为背景的《阿芒得骑士》。

1844年,发表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三个火枪手》。

1845年,发表以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玛尔戈王后》,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三个火枪手》续篇《二十年后》。

1846年,发表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蒙梭罗夫人》。

1847年8月,仲马又在以18世纪末叶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背景的话剧《红屋骑士》中,以旧的波旁王朝隐喻七月王朝,发出了武装推翻七月王朝的呼吁。1847-1848年间,发表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四十五卫士》。

1848年革命时期,大仲马身着戎装,带兵进攻巴黎。每当清晨来临之际,他把自己编辑印刷的报纸分发给市民们,宣传自己的共和思想。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后,大仲马持反对态度,只好流亡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860年,他前往意大利参加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

1848-1850年,发表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布拉热洛纳子爵》。期间还发表了以18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兆为背景的总题为《一个医生的回忆》的一组小说《约瑟夫巴尔萨莫》(或译《风雨术士:巴尔萨莫男爵》、《大野心家》,1849年),《王后的项链》(1849-1850年)。

1851年,发表《昂热皮都》。

1852-1855年,发表以路易十五亲政时期为背景的《克莱弗的奥兰普》(1852年)、以复辟王朝为背景的《巴黎的莫希坎人》(1854-1855年)及《沙尔尼伯爵夫人》(1852-1855年)。

1857年,发表《耶户一帮子》(或译《双雄记》、《杀手与侠盗》)。

1858年,发表以七月王朝为背景的《马什库尔的母狼》。

1867-1868年,发表以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动乱为背景的《白党与蓝党》。

1868年从勒阿弗尔归来以后,他经常头晕目眩,只能偶尔读读自己的旧作。

1869年,他遵照医嘱去布列塔尼的一个僻静角落休息,同时为出版商勒麦特尔编写一本《烹饪词典》。不过他已筋疲力竭,未能完成这项工作。

1870年春天,大仲马又去法国南方疗养。7月回到巴黎,普法战争--他在《普鲁士恐怖》中预言的那场战争爆发了。小仲马赶在普鲁士军队包围巴黎之前把他带到自己在诺曼底省第埃普城附近的海滨别墅。人们向他隐瞒着法军在战场上惨败的真相。他已经严重失去记忆。

1870年12月,大仲马卧床不起,他嘱咐家人去请一位教士。但是,12月5日当昂德里约神父到来时,他已经失去知觉。当晚10时,他死在女儿玛丽的怀中,享年68岁。12月8日,大仲马的遗体临时葬在离第埃普一公里的涅维尔小教堂的墓地里。第埃普市政委员会的代表团和一些作家、艺术家出席了葬礼仪式。在第埃普避难的巴黎日姆纳兹剧院经理蒙蒂尼代表逝者的生前好友发表了演说。

1872年4月16日,在巴黎附近大仲马的故乡维莱尔--科特莱,举行了正式安葬仪式。

2002年11月30日,他的遗骸由他的家乡运抵巴黎,移放在名人身后殿堂--巴黎先贤祠,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拉法兰等人士出席了仪式。大仲马是第72位进入先贤祠的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也是继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和马尔罗之后第六位进入先贤祠的法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