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问题是什么,以太疑难

麦兜
麦兜 2023-11-01 19:18:01

以太是指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以太原本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是被虚构出来的,用来解释一些当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这种虚构的物质被认为是一种更基本的自然的存在,所有物质都存在在其中,是一种宇宙介质.宇宙存在于其中,就像鱼生存在水中一样.它应当是透明的,而又无处不在,充满了整个宇宙.遗憾的是,后来的物理学发展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以太并不存在.

但是以太概念却并没有因此而消亡,相反,由于它的传奇身世,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都想借用以太一词的引申含意来表达他们独特的思想,比如我们日常所见的计算机以太网络....

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本书里,我认为作者利用了以太一词的引申含意,用它代表了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空虚的信仰.就像以太这个词的本意一样----它代表了:无处不在的无法逃避的东西(以太的本意就是充满宇宙的东西,它必定是无处不在的,而我们既然生存在宇宙中,就注定无法逃避它),空虚的东西(任何物体都可穿过以太在宇宙中生存,所以以太一定是"中空的",这可以引申为生活中"空虚"的概念),人的一种信仰(以太并不是物理实验发现的,而是人臆想中创造出来的,当时的科学家十分愿意相信它的存在,所以,可以称其为一种信仰.)

由以上的分析,我认为这本书中的以太一词,代表了一种让人窒息的生活状态,一种抽象的空虚的信仰

从前科学中有"以太说",以太是什么?

以太(Ether)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是物理学史上一种假想的物质观念,其内涵随物理学发展而演变。

古希腊人以其泛指青天或上层大气。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物质元素除了水、火、气、土之外,还有一种居于天空上层的以太。在科学史上,它起初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后来人们逐渐增加其内涵,使它成为某些历史时期物理学家赖以思考的假想物质。19世纪的物理学家,认为它是一种曾被假想的电磁波的传播媒质。但后来的实验和理论表明,如果假定“以太”的不存在,很多物理现象可以有更为简单的解释。

以太坊区块链ETH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1.扩展性不足:

以太坊社区的主要开发人员和研究人员始终认为区块链技术要实现大规模采用,可扩展性是区块链应用程序需要解决的唯一最重要的关键。

以太坊的底层设计,最大的问题是以太坊只有一条链,没有侧链,它把所有的程序对等的跑在全球所有节点的矿机上。这样一个很耗资源的程序,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2.合约程序漏洞,无法抵御DDOS攻击

据相关研究表明,在基于以太坊的近100万个智能合约上,发现有34,200(约3%)个含有安全漏洞,将允许黑客窃取ETH、冻结资产或删除合约。这几年,以太坊面对合约程序漏洞和DDOS攻击的问题,也一直无法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更好用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币汇”)

3.对于ICO泡沫和项目方砸盘

目前的ETH下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项目方的砸盘套现,这个问题可以在ICO代币融资上进行规则限制,不能像现在这样毫无成本的就能发一个币,而且还没有任何监督惩罚机制。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演进规则,大家按规则办事,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规则的基础上,各类ICO项目有效监督,有序进出,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这样才可能维系着代币生态的持续、稳定发展。

4.智能合约费用过高

在以太坊上现在还是POW的挖矿模式,交易是有手续费的,用来激励矿工来处理交易和保护网络,不同的是以太坊是以“gas”的形式来收费的。

在以太坊协议中规定,交易手续费=Gas 数量 x Gas 价格,其中 Gas 数量由智能合约的复杂程度决定,而 Gas 价格则由合约发起人决定。这对开发者和用户意味着什么呢?虽然读取本地区块链是免费的,但写入和运算是花钱的,储存更是尤其昂贵,因为任何写入的信息都会被永久的储存着。

5.社区对共识协议改变的分歧

以太坊计划实现将 POW 机制改为 POW/POS 混合共识机制。但这个涉及到技术开发和矿工双方能否达到利益共识的问题了。如果协议发生了变化,社区意见不合时,就会导致分叉,大家各自玩各自的。

“以太”是什么?

以太(Ether)(或译乙太;英语:ether或aether)是古希腊哲学家所设想的一种物质,是一种被假想的电磁波的传播媒质,被认为无所不在。

在古希腊,以太指的是青天或上层大气。在宇宙学中,有时又用以太来表示占据天体空间的物质。17世纪的笛卡儿是一个对科学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他最先将以太引入科学,并赋予它某种力学性质。

在笛卡儿看来,物体之间的所有作用力都必须通过某种中间媒介物质来传递,不存在任何超距作用。因此,空间不可能是空无所有的,它被以太这种媒介物质所充满。以太虽然不能为人的感官所感觉,但却能传递力的作用,如磁力和月球对潮汐的作用力。

后来,以太又在很大程度上作为光波的荷载物同光的波动学说相联系。光的波动说是由胡克首先提出的,并为惠更斯所进一步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直到20世纪初),人们对波的理解只局限于某种媒介物质的力学振动。这种媒介物质就称为波的荷载物,如空气就是声波的荷载物。

以太网解决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1.以太网和IEEE802.3的工作原理 在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信息帧。每个工作站都要确认该信息帧是不是发送给自己的,一旦确认是发给自己的,就将它发送到高一层的协议层。 在采用CSMACD传输介质访问的以太网中,任何一个CSMACDLAN工作站在任何一时刻都可以访问网络。发送数据前,工作站要侦听网络是否堵塞,只有检测到网络空闲时,工作站才能发送数据。 在基于竞争的以太网中,只要网络空闲,任一工作站均可发送数据。当两个工作站发现网络空闲而同时发出数据时,就发生冲突。这时,两个传送操作都遭到破坏,工作站必须在一定时间后重发,何时重发由延时算法决定。 2.以太网和IEEE802.3服务的差别 尽管以太网与IEEE802.3标准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以太网提供的服务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而IEEE802.3提供的服务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信道访问部分(即第二层的一部分)。IEEE802.3没有定义逻辑链路控制协议,但定义了几个不同物理层,而以太网只定义了一个。 IEEE802.3的每个物理层协议都可以从三方面说明其特征,这三方面分别是LAN的速度、信号传输方式和物理介质类型。

在以太网中,冲突指的是当两个节点同时经过同一个介质传输数据时,从两个设备发出的帧将会碰撞,在物理介质上相遇,彼此数据都会被破坏。 所以在以太网中我们引入了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种机制来避免冲突。其工作原理为:

1、当一个节点想在网络中发送数据时,它首先检查线路上是否有其他主机的信号在传送:如果有,说明其他主机在发送数据,自己则利用退避算法等一会再试图发送;如果线路上没有其他主机的信号,自己就将数据发送出去。

2、不停的监听线路,以确信其他主机没有发送数据,如果检测到有其他信号,这个时候就知道发生了冲突了,自己就发送一个JAM阻塞信号,通知网段上的其他节点停止发送数据,这时,其他节点也必须采用退避算法等一会再试图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