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吕后不杀张良,吕后为啥不杀张良

麦兜
麦兜 2023-11-07 01:42:01

刘邦的老婆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个人认为吕雉为什么没有杀张良,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第一、吕雉没必要杀张良

史书所记载,吕雉所诛杀的人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人,是以韩信、彭越为主的异姓诸侯王。吕雉之所以迫不及待的眼诛杀这些异姓诸侯王,是担心刘邦去世后,她和年幼的汉惠帝无法压制这些功高又权重的功臣。

在这件事情上吕雉和刘邦的目的是一样的,刘邦是为了大汉的长久传承,吕雉则是为了自己和儿子的权利。所以,吕雉是因为担心权利受到损害,担心就盈的帝位,所以拿起了屠刀。

第二类人是以戚夫人为代表的仇人。刘邦去世后,吕雉将戚夫人等一干刘邦的宠妾全部关了起来。因为戚夫人的原因,吕雉母子差点失去一切,这个恨一直被吕雉深埋在心里,等到没人能制约她时就爆发了出来。

史书虽然只记载了她对戚夫人的残酷诛杀,但通过吕雉的手直接或间接杀掉的后宫女人不会只有戚夫人一个,尤其是最得刘邦宠爱的那几个。

第三类人是刘邦的儿子们。杀刘如意是为了斩草除根,杀其他的几个也是为了权利。刘盈的早死,让吕雉很被动,虽然她强势立了两个少帝,但毕竟名不顺。

刘邦的亲儿子们比刘盈庶出的儿子更有帝位的继承权利。所以吕雉直接出手或间接的除掉了刘邦的儿子,唯一幸存的两个,一个是吕雉抚养长大的,另一个就是一直低调的刘恒。

吕雉并不是一个嗜杀的人,但绝对是一个护蛋的老母鸡,不惹她没事,谁要敢动她护着的蛋,那绝对会发飙。

张良并没有威胁到吕雉的权利,完全没有杀张良的必要。吕雉倒是在刘邦刚死的时候,有过动功勋们的念头,不过周勃带着二十万大军在燕地,吕雉不敢动手,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后来吕雉和功臣派们相处的还比较融洽,再没必要杀人来给自己增加骂名。

张良一直在明哲保身

张良做事都会给自己留余地,西汉建立后,朝堂上很少见到张良的发声。

他自己也没有权利欲望,也乐的清闲。吕雉想杀张良也找不出由头来,再者杀了一直在退让的张良,让其他功臣们怎么看。连张良这样不争不说的人都被清算,谁还觉得自己是安全的?只会影起功臣派的抵触和反弹。

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政治智慧极高的吕雉岂能不明白?所以吕雉掌权后没有杀过一个除了异姓诸侯外的功臣。因为她明白,杀一个,就会惹到一堆。

吕雉的智慧不低,对于张良,杀掉没多大意义,反而会惹来很大的麻烦,况且张良曾经帮过她。人大多都感性一些,夏侯婴救过刘盈和鲁元公主,一直被吕雉感激,帮过刘盈保住太子之位的张良,吕雉心里还是感激的。

另一方面,吕雉虽然手段残酷,但她并不是无缘无故就会杀人的人,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权利。

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

作为汉初三杰结局最好的张良,他的为人处世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他之所以能躲过了吕后的残害,还是因为他情商高,会处理事情。

为躲避刘邦的的猜忌他都做了什么?

刘邦即位后,感叹张良“决胜于千里之外”,便让他享受齐国的三万户的封邑,可是张良却拒绝了,他表示既然自己与刘邦是在留县相见的,那就把自己封在留县这个小地方好了。于是刘邦封他为留侯。

这一做法恰巧与韩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良只想做一个小小的留侯,而韩信攻打齐国后,便上书请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当时刘邦被项羽围困,焦头烂额,无论韩信的本意有多么好,他这一做法非常欠考虑。后来刘邦进入关中后,张良以身体有病为由隐居了起来,一年多也不出来,并且连五谷杂粮都戒了。后人不知道他是否真的生病了,但他这么做大有在刘邦面前表现自己清心寡欲的嫌疑,以此来放松刘邦对自己的戒心。

在看韩信,从齐王贬为楚王后,又被贬为了淮阴侯,让他闷闷不乐。他曾回想起刘邦的连襟樊哙见了他都得跪拜,如今却与他平起平坐。再加上刘邦越来越不信任韩信了,韩信一气之下便背叛了刘邦。

如此看来,张良之所以能活下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淡泊名利。

张良是如何搞定吕后的

吕后有多狠张良不会不知道,韩信和彭越都死在了他的手里,所以张良知道吕后是他得罪不起的人。可是有才能的人想低调也低调不了,就算张良隐居了起来,他还是逃不了被人抓回去出谋划策的命运。这不吕后遇到困难了吗,儿子的太子之位不保了,丈夫刘邦要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吕后情急之下,变让哥哥绑架了张良,想让他来帮自己出主意。已经不食五谷看破红尘的张良没想到自己都做到这种程度了,竟然还有人惦记他,他根本就不愿意去管这些事儿了,可是性命已经掌握在吕后手中了,他只能硬着头皮去帮他。

可是帮了吕后,那就得罪了刘邦,不帮又会丢掉性命。但张良就是张良,在这种两难的境地里他也能发现生机,那就是将这个皮球踢给别人。他表示这件事很难办,满朝文武没有人能改变刘邦的心意,只有商山四皓才能改变刘邦的心意。就这样,张良将这个麻烦转给了商山四皓,自己顺利地脱身了,还感动了吕后。

结语:张良能够有好的结局,就在于他能洞察人心,并且他的情智双商皆高,以至于在刘邦死后,吕后仍然对他感恩戴德,并劝他一定好好吃饭。张良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这些待遇都是韩信比不了的。

吕雉为什么不杀张良呢?

刘邦吕雉为何不杀张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登基以后,对手下的谋臣功臣们来了一次大清洗,包括韩信、彭越、英布等都被砍了头,可是有一个人不一样,他就是张良,这张良是一个大谋士,为刘邦立下盖世奇功,此人神机妙算,谋略过人,被称为西汉三杰之一。按理说功高震主,张良又不是刘邦的故人,为何刘邦对张良如此放心,不忍心下手呢?另外刘邦的老婆吕雉也很信任张良。那么刘邦夫妇为何不杀张良?

其一,张良不恋权。张良这个人很有计谋,连刘邦都说他“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可见张良的神算是出了名的,不过此人没有做官,在刘邦手下一直是借士,意思是借来的谋士,张良本是韩国的司徒,后为刘邦做事,虽然参与军机,可惜没有什么职务。这让刘邦很放心。

其二,张良功虽高,没有重要职位。和其他连个重要人物相比,张良基本上属于无职无权的,不像韩信是齐王,而且是自己伸手要的;萧何是丞相,刘邦对于有权利的大臣一直不放心。甚至对自己的连襟樊哙还心存杀戮之心。没有职务的人,不会有一呼百应的感慨。刘邦也不会顾及到此人会阴谋夺权。

其三,张良帮助刘邦,主要是复仇,推到秦国的暴政,帮助韩国复仇,这是张良的夙愿,从小时候张良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失败之后,张良在一直默默寻求推翻大秦的良方,后来遇到刘邦,这是两个有缘之人相遇,最后协助刘邦完成开国大业,当然自己也报了仇,雪了恨。刘邦坐了天下,张良只做了留侯,留就是最初与刘邦相遇的地方,希望刘邦记住当年的第一次邂逅。

其四,张良多次救刘邦的性命,这让刘邦没齿难忘。鸿门宴上,刘邦危机四伏,项羽的利刃随时悬于刘邦勃项,张良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而后极令樊哙劝谏项羽,使刘邦得以脱身。

其五,张良洞察人性。大汉朝开国之际,因为分封大臣,群臣怨声载道。张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如果不是张良的妙计,群臣很难驾驭得了。

其六,吕后见刘邦宠幸戚夫人,害怕立刘如意为太子,自己的儿子沦为一般皇子,曾向张良问计。张良帮吕后请出商山四皓,刘邦一见这么优秀的人才都为刘盈说情,自己觉得刘盈羽翼已封,不可撼动,于是打消了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从此,刘盈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张良是大功臣,自然吕后对他很感激。

吕雉不杀张良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张良是文臣吗?

其实吕雉不杀张良,是因为张良一来对吕雉有过一定的帮助,二来是张良为人低调,不喜欢勾结权贵,自己也是没有手握重权,所以对吕后来说并没有什么危害,自然吕后是不会滥杀无辜的,因此并不是因为张良是文臣而不杀张亮,而是因为没有杀张良的必要跟理由。其实吕雉会对之前帮助刘邦打天下的那些功臣下手,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手握重权,况且还不老实,有的甚至是想要造反,这样能够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吕雉怎么可能会留着他们危害自己的后代呢,所以那些人虽然是功臣,但是也有不可饶恕的罪过,因此才会被吕雉和刘邦杀害,但是张良不同,张良也是功臣,但是他聪明,看懂了权利的危害,所以一大早就将自己手中的权利让出去了。

首先,我们通过历史可以了解到,虽然吕雉是一个很厉害的女人,但是她也并不是那种喜欢滥杀无辜的人,她的性格是锱铢必较,他人对自己有恩,他会一直记得的,但是对自己有过错,他也不会忘记的。张良在吕后立储君的事情上,帮助吕雉出谋献策,对吕雉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所以吕雉记得张良对自己的恩惠。

其次,张良是一个为人特别低调的人,他虽然是刘邦建立汉朝的功臣之一,但是他丝毫没有贪图钱财,也不贪图地位,权利,他虽然位极人臣,但是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利,也就是说他的地位很高,但是并没有掌握一定的军事实力,对汉朝没有什么危险,再加上他为人很低调,也不喜欢拉帮结派的,不会去勾结朝中那些有势力的人,跟他们为伍,所以总的来说张良有官位,但是没有什么实权,对大汉王朝起不到什么威胁。

因此,正是由于这两点原因,才导致张良没有被吕雉所杀,因为根本没有杀他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