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是几品官员,寇准最高是几品官

麦兜
麦兜 2023-11-27 03:15:01

包拯和寇准是不是同一个朝代的?什么官位?

严格意义上讲,包拯和寇准不是同一个朝代的,虽然两人均为北宋名臣,但寇_是在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考中进士,时任皇帝是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包拯是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时任皇帝是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

1、寇准的最高官职是宰相(同平章事)。

寇_十九岁考中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任满改任成安知县。以后他又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等官。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

2、包拯的最高官职是礼部侍郎,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

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

直到景_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 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庆历三年(1043年),入京任殿中丞。后经御史中丞王拱辰举荐,于十一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

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包拯担任契丹正旦使,出使辽朝,完成了使命。此后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于庆历六年(1046年)六月左右出京任京东路(治今河南商丘)转运使。庆历七年(1047年)四月,改任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陕西转运使。

庆历八年(1048年)五月二日,包拯调任河北路(治今河北大名)转运使。皇_二年(1050年),包拯受任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皇_四年(1052年)十月,除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嘉_六年(1061年)三月,升任给事中,正式担任三司使。数日后,拜枢密副使。不久,调任礼部侍郎。嘉_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扩展资料:

其实在为官清廉和为民判案上寇准其实是做的非常好的,但是他的知名度就是不高,在民间的熟知度上更是和包拯差的太远太远。

类似《三侠五义》、包公案、包青天等这些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的古老评书,明见戏剧,以及现在的影视作品,对包公的宣传力度远大于对寇准的宣传,喜欢追逐大流,是人们的天性,包拯因为自身的功绩的确在大部分官员之上,人们满满的就熟知起来。

历史上寇准在抗击辽国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包拯则是在处理朝中事物的时候有突出表现,他敢于弹劾当朝大臣,为朝廷解除了很多内忧,而寇准则是更多的从外患角度在位朝廷办事,而行军打仗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所以寇准更多的是上升到了为国效命的程度。

相比包拯的直接效命于人民,为百姓办实事上,包拯的影响力比寇准大出一截又变得那样理所应当。包拯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指出朝廷中不良的现象,使百姓生活安康,是百姓的得力助手。

虽然说寇准的政绩和官职都要大于包拯,只能说是百姓不关注这些,毕竟攘外必先安内,百姓真正关心的是当官的能不能为自己谋取利益,能不能为自己办实事。包拯正是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可能也应证了这样一句话基层干得好,比高层更的民心。

在民间有各式各样的文学形式来表现包拯的事迹,诸如《狸猫换太子》《铡美案》等,无论是从舆论角度还是,在影响力上,包拯都有小小的优势,当然两人都是为宋朝的政权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也没有必要分个谁高谁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

历史上的寇准为什么叫寇老西 是怎么死的

原因:

评书把寇准称为“寇老西儿”。现代人把山西人戏称为“老西儿”,对有些著名的山西人,冠以“X老西”,如阎锡山,也叫阎老西儿。

所以,评书是把寇准作为山西人了,而且刘兰芳还总是绘声绘色地用山西口音模拟寇准说话。看了《宋史》的《列传第四十》,才知道这是谬误。

死因是:1020年丁谓以莫须有的罪名向皇帝谗毁寇准,寇准被罢相远谪南疆,客死他乡。 闰九月初七日,寇准病死于雷州,终年62岁。

扩展资料

客死雷州

寇凖遭贬,据说是丁谓等背着宋真宗干的。据《宋史·寇凖传》记载,寇凖被贬,真宗卧病不知,问左右的人为什么多日没见寇凖,左右臣僚都不敢回答实情。寇凖离开京城那天,大臣们由于害怕丁谓,都不敢去送行,只有王曙以“朋友之义”为寇凖饯行。

参知政事李迪十分愤懑,公然宣布自己与丁谓不共戴天,甚至持手板击打丁谓。李迪面奏皇帝痛斥丁谓之奸邪,力诉寇凖之蒙冤。寇凖再次罢相后,丁谓当了宰相,将寇凖一贬再贬。

乾兴元年(1022年),含冤负屈离开道州而向南部海滨雷州赴任。到任后,连个像样的住房也没有,但当地官员、百姓素来仰慕寇凖的为人,主动替他盖房,安排寓所。他在任上,除少数政务外,主要是读经释书,闲暇时写字、会友,每逢客至,则笑脸相迎,毫无权贵大官的样子。

天圣元年 (1023年)九月,寇凖病故于雷州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仁宗准奏。但因所拨费用有限,灵柩运至中途,钱已用完,只得寄埋洛阳巩县。

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仁宗为寇凖昭雪,恢复寇凖太子太傅、莱国公之职,赠中书令,谥号“忠愍”。寇凖得以归葬下邽。

皇祐元年(1049年),仁宗又令翰林学士孙抃为寇凖撰写了《莱国寇忠愍公旌忠之碑》,并亲笔为碑首篆书了“旌忠”二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寇准

寇准是什么官

寇准(961-1023),宋代公文避其讳,文书省“十”作“准”。 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平仲.。北宋丞相。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19岁时,宋太宗太平兴国中,赴汴梁(开封)会试,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 寇准生活比较奢侈,多有微议。

宋朝包拯时期,有哪些官职?各几品?

1 宋朝官职 宋太祖南征北战统一中国之后,许多投降的割据政权遗留的官职一时没法肃清,造成宋朝官职最多最繁琐,成为后代效仿的榜样,从此官员越来越多,百姓越来越苦。 宋国的干部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分为18个级别(本朝好像是25级),从杨家将,水浒和精忠岳传中可以留意一些官职的设置。 正一品有如下官员:太师,太傅,太保,丞相,少师,少傅,少保,亲王。 潘美就当过太师,是文官里面最高的人物了,还有蔡京也是太师,对了,秦桧也是太师,怪不得古装戏里面太师都是反角。 从一品主要是枢密使和郡王,还有太子太保等。 岳飞被收了兵权之后,就和韩世忠张俊一起当枢密使,岳飞后来被平反,追赐的鄂王称号也属于郡王一级。 正二品的官有太尉和参知政事(就相当于宰相) 水浒里面逼反林冲的高俅就是这一等级,基本上是武官的最高职位,可见宋朝以文官为重。 从二品是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和金吾卫上将军以及节度使。 正三品是翰林学士,散骑常侍等 从三品有御史中丞,开封尹,上将军,护军,正议大夫、通奉大夫 )以下的官僚就又多又滥啦,没有耐心的请跳过 通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开国伯,上轻车都尉,为正四品。 太中大夫,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 七寺卿,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轻车都尉,为从四品。 NX?% #63 中大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开国子,上骑都尉,为正五品。 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开国男,骑都尉,为从五品。 朝议、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尚书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太子少詹事、左右谕德,入内内侍省、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骁骑尉,为正六品。 hTmg\eKe 朝请、朝散、朝奉大夫,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尚书诸司郎中,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飞骑尉,为从六品。 朝请、朝散、朝奉郎,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尚书诸司员外郎,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开封府司录参军事,枢密副承旨,枢密院诸房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太子侍读、侍讲,两赤县令,云骑尉,为正七品。 承议郎,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合门宣赞舍人,太子中舍人、舍人、诸率府率,亲王府翊善、赞读、直讲,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武骑尉,为从七品。 奉议、通直郎,七寺丞,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开封府诸曹参军事、军巡使、判官,京府判官,亦畿县令,两赤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令,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为正八品。宣教、宣议郎,御史台检法官、主簿,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合门祗候,枢密院逐房副承旨,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太子诸率府副率,亲王府记室,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监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京府、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推官,诸州签判,节镇、上中下州录事参军,京府诸曹参军事、军巡判官,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丞,诸州上中下县令、丞,两赤县主簿,尉,诸府诸曹,节镇、上州诸司参军事,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三省枢密院主事,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为从八品。

宋代,当年寇准只是小小七品县令,却敢勇审皇亲国戚潘洪,起因是何?

因为寇准无私正气,根本就不怕权贵,会还事实一个真相,他调查出来知道是潘家的问题,知道靠他一个人是没有办法搞定潘家,想要定潘家的罪,就要找个靠山八贤王,也是在八贤王的帮助下,寇准用计让潘洪认罪了。还杨家一个清白了。

事情的起因

在宋朝的时候,位高势重之族有很多,其中比较厉害有潘杨两家,要知道杨家是皇家郡马,有公主撑腰,而潘家是当朝太师,有女儿潘妃撑腰。两家本来也没有什么仇恨的。可是有一次擂台赛中,杨七郎打死潘豹,要知道潘豹可是潘家的独苗呀。潘家从此就恨上了杨家。

潘家为了报仇,想要用各自方法加害杨家,要灭了整个杨家,宋政府没有办法帮潘家的情况,潘家竟私下与北国的契丹勾结来陷害杨家,导致杨老令公为了证明家族清白碰死在李陵碑下了。帝王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了。

无私正气

帝王知道,这次非常大条了,涉及的人员不是皇亲国戚就是位高权重,朝廷的其他大臣肯定不愿意接,帝王想来想去,就想到了寇准,知道这家伙是无私正气,肯定可以帮自己查个水流石出的。

寇准找靠山

寇准才查没有多久,就明白是谁的错,也知道潘妃的厉害,他一个人肯定打不赢潘妃的,他就想到了八贤王,把潘妃贿赂他的事情告诉了八贤王,从而赢得了八贤王帮助。这下寇准放开手脚强审潘洪。

没有想到强审潘洪,他就是不认罪,寇准想来想去,就想到利用鬼神来吓唬潘洪,潘洪做了那么坏事,一吓唬就什么都交代了。从而让真相大白了。

寇准是什么官几品

寇准是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三品官。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