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有多难,马拉松很难吗?

麦兜
麦兜 2024-03-14 16:21:01

全程马拉松,普通人6小时能跑完吗?

首先,全程马拉松的距离是42公里多一点点,如果平均在6小时内,大概时速需要7公里左右,而人正常行走的时速也大概能在6公里左右,所以从运动强度来说,6小时完成全马并不是特别难的事儿……

其次,但是全马对人体承受能力的挑战性还是很大的,普通人以7公里/小时的速度走两三个小时,也就是半马的距离应该没有什么大碍,但要走到6小时,对人体的耐力、心肺系统、膝盖承受力和腿部肌肉的挑战还是挺大的,尤其是在后半程,抽筋、心脏压力都可能会成为选手的隐患,所以,在试图挑战全马之前,相当强度的训练(也就是跑量积累)还是必要的。

再次,很多新跑者第一次挑战全马时的技巧也很重要,跑得慢比跑得快要重要得多!比如配速、体力分配和后程的营养补给,尤其是马拉松比赛往往都是上万人参赛,在周围人的影响下,很容易过早过度嗨起来,前半程跑的太兴奋了,后半程往往就要吃力了。所以结合第二点,在挑战全马之前,要有几次lsd(长距离慢跑)的体验,尤其是20公里-30公里长度上,一方面是为了培养肌肉的感觉,另一方面也是让选手有长距离慢跑的经验……

第四,量力而行、尊重科学。切不可勉强挑战,尤其是在身体疲劳、显露出危险信号的时候,及时退出也是需要勇气的……

我是 山水之墨白, 一位跑者,过往答题可以点 “关注” 查阅哦!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6小时跑完马拉松,配速8′31″,这个配速已经是很慢了,连跑带走也能完赛了。

跑马老手不用说都知道怎么跑。而对于第一次跑马拉松的新手,我分为从来没有跑过步的人和有一定跑步基础的跑者两方面来讲。

1.如果是从来没有跑过步的人,建议你就不要去凑这个热闹了。 因为马拉松比赛赛场气氛特别热烈,一开始起跑大家都会不知不觉跑快,会过早地消耗掉宝贵的体能。一般过了10㎞就跑不动了,只能走。这样是没法在6小时内完赛的,最后只好上收容车。

而且没有跑过步的人腿部力量弱,心肺功能差,耐力也不行。 跑马拉松过程中心脏负担加重, 肌肉受损,身体还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恢复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没有跑过步的人可以先去尝试10㎞,半马。等能够跑半马了,再去冲击25,30㎞。 能跑30+㎞了,就可以去跑马拉松了。 一般普通人训练3个月左右,就可以轻松地6小时完赛马拉松了。

2.如果是有一定跑步基础的普通跑者,拉几次LSD,完全可以在6小时以内跑完马拉松全程。

普通跑者缺的是长距离耐力,所以就需要在耐力上下功夫,而LSD训练是提高耐力的最佳训练方式。LSD就是长距离慢跑的意思, 我们可以在临比赛前两个月开始每周增加LSD训练。

每周抽出一天训练,从20㎞开始,逐渐过渡到25㎞,28㎞,30㎞,32㎞,36㎞。到比赛前半个月跑一次配速8′20″左右的30+㎞,然后就不用再跑LSD了,平时以轻松慢跑为主。

到了比赛那天,6小时以内完赛一定是没问题的。

马拉松比赛是极限运动,没有运动基础的人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实在要参加的话, 要以慢跑为主。最好佩戴心率表,随时监测自己的心率变化。 如果发现心率猛然升高,同时伴随着头晕,恶心,心慌气短,冒冷汗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跑步,慢慢走一走,等心率恢复正常以后再视情况决定跑不跑。如果无法缓解,应立即向医师跑者,志愿者或周围参赛者求救。

我是 山水之墨白,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你,谢谢。

这么说你好理解,我自己的亲厉,我坚持跑步有7,8年了,从开始3公里,5公里每天,到后来10公里每天,很容易,可以说10公里不需要我用力,完全就是自动跑起来的,后来我尝试跑15公里。能跑完,但完全不一样,眼睛冒花口角白沫,腿有些抬不起,这就是极限,就多5公里天壤之别,尝试补充营养继续跑了有几次15公里,这种腿迈不开步,口角白沫的极点一直突破不了。可想而知,越到后面一公里都是一个极限。普通人或是普通运动的人基本无法完成。

普通人,是经常跑的普通人,还是不经常跑的普通人,全程马拉松跑,就是经常长跑锻炼的普通人,如果,没有参加过正式比赛的经验,是不可能在关门之前,跑完马拉松全程的,因为,他第一比较紧张、第二不能合理的分配体力、第三他的意志力和心肺功能也不能跟得上跑动节奏的。

如果没有经常跑步的普通人 如果不涵盖天赋异禀的普通人 是很难6小时完成全马的 别说走每小时可以5公里 你不就每小时7公里吗? 但是就这2公里 你需要跑起来 快走和跑不是一个概念 建议觉得6小时可以跑完的普通人 迈开腿 去试一试 行不行

马拉松是考验一个人的耐力,肌肉力量,跑步节奏,心肺功能等综合能力的长跑比赛。全程马拉松一般6小时关门,没有训练过的人突然跑全程是很危险的。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马拉松爱好者卒死于马拉松赛事中,我们要对马拉松有敬畏之心。根据我的经验一个普通人要跑马拉松一般要经过10公里,21公里,35公里这几个阶段的训练。

首先你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你觉得你能够连续跑六个小时吗?建议你试试连续跑两个小时。

如果你的答案是,能连续跑三个小时,并且能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撞墙距离。

那……心态摆正,前期速度控制得当,能量补充及时,跑跑走走,拖拖拉拉六个小时,应该可以吧。

ps:你真的有考虑过连跑六个小时是一种什么体验吗?

普通人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做预备训练,包括参加一到两次的半马,每周还要保持运动量,普通人参加全马速度上要求不是特别高,对耐力要求很多,包括体力分配,补给,装备都要有所计划。前10公里慢跑进行热身,可以比平时10公里的速度再慢些,充分热身,10公里以后可以稍微提速,但不要太多,15公里左右可以补给,20公里左右保持速度,到了30公里的时候会出现撞墙期,基本上体力意志都会感觉很疲惫,很多人在这里就不行了。体力储备不够。职业选手30公里的时候就开始发力了,普通人如果感觉体力不支可以慢慢减速,防止身体出现不适感,千万别勉强,保持匀速就可以,注意呼吸和心率,基本上关门时间都能完成。

全程马拉松能跑完的都不是一般人

6小时完赛练耐力就好了,和速度无关,只要有跑量,大多数普通人都能完赛。我去年参加了一场难度不小的42公里越野赛,520完赛。

马拉松难跑吗?

    早上正在洗漱时,老同学发了视频给我,告诉了我一个好的消息,说在曾国藩故居会举行20多公里的马拉松,问我有没有兴趣参加。

      我每天早上虽然都有坚持晨跑。但跑的距离不是很远,最多也就6~7公里。一开始听说20多公里的马拉松,觉得有些难度,因为从来没有挑战过。但很有兴趣,觉得自己应该去尝试一下!甚至已在内心策划,明天该如何跑完全程?

      可万没想到,到了晚上,老同学又突然告诉我说去不了了。原因是我们事先没有提前报名,名额已满,只能够等下次了。闻听此言,顿时觉得心里还挺遗憾的。

      全职七八年了,很少去参加过什么社交活动。觉得自己都快与社会脱轨了。于是一再叮嘱老同学,下次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帮我报名,因为真的很想挑战一下自己到底能跑多远,也很想去感受一下马拉松的氛围。[呲牙]

马拉松跑进2小时引热议,马拉松比赛全程42.195公里,“破2”有多难?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并不是一场正式比赛,甚至还带有商业炒作和市场营销的性质。但比赛中所创造的条件和必须的因素,却让未来的突破看到希望。

四年前,基梅托在2014年柏林马拉松上以2小时2分57秒创造了马拉松的世界纪录,而那已经是人类至今最快的马拉松速度。至此之后,没有人能将人类的这个极限能力再往前推进一步。

不仅如此,相比于四足动物在奔跑时能将身体的中心分散到四肢,用双脚奔跑的人类有天生的劣势。

马拉松比赛还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还不能有大风。就温度而言,不同选手有不同的感受,但普遍的感受是最好不超过20度,15度上下为最佳。温度太高不利于散热,温度太低肌肉活动不开,也容易失温。

至于湿度,和散热有关,湿度大散热就慢。在这种情况下,春秋两季是跑马拉松的好季节。实际上,对于想在大型比赛破2,天气情况还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马拉松比赛一般在城市举行,不同城市路线不同,海拔、落差、折返都不同,很难像400米体育场达到标准化程度。

其次,比赛起点和终点的高度落差不能太大,要小于千分之一,也就是说,起点和终点的高度差在42米之内,这样从起点到终点一路下坡,落差超过42米的赛道无法产生世界纪录。

马拉松是一项挑战极限的长距离奔跑运动,顶级高手为了储备体能,调整状态,一年也就参加2-3次的马拉松,更多的时间是训练、准备。

所以说马拉松破2不容易。

全程马拉松困难程度到底是什么概念?

参加过马拉松比赛的跑者都知道,匀速跑是马拉松比赛最佳的比赛策略,但是在比赛后半程,绝大多数人都会出现明显的配速下降,也即越跑越慢,甚至抽筋、“跑崩”、“撞墙”完全跑不动的现象也极为普遍。稳定配速跑完马拉松有多难?

一、马拉松比赛应该以什么配速跑?

1. 实现全程匀速跑并非易事

如果想跑出自己的最佳成绩,匀速跑确实也是马拉松比赛中最节能的一种跑法。如果在比赛的某一时刻跑得过于冒进,那必将损失更多糖原,并且堆积乳酸;如果某一时间跑得太慢,那就要在之后的时间里加速弥补,这都会造成最佳时间的影响。

完全跑出匀速水平,对于业余选手来说是很难做到的(除非跑得很慢)。因为在马拉松比赛中,气温升高、糖原消耗、乳酸堆积、肌肉疲劳、大脑保护性抑制、出汗脱水、心率漂移等等因素共同作用,会导致运动能力逐步降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跑者无法维持稳定配速的根本原因。

因此,想要实现全程匀速跑并非易事,即使精英选手同样会出现后半程降速的现象。比如今年北马,国内冠军李子成,后半程的配速也出现了明显的掉速。

如果你基本能够全程匀速跑下来,甚至后半程出现了渐进式提速的现象,通常表明你的能力是够的,你是经过了充分训练有备而来。就如同今年柏林马拉松,基普乔格全程配速的掌控能力让人惊叹,前半程用时61分05秒,后半程用时60分35秒,是一个成功的负分段战术。

2. 怎样估算自己跑马时的配速?

一些跑者,特别是初次跑马的选手,感觉自己平时跑步6分配速10公里蛮轻松,想当然地认为6分配速也可以稳定跑完马拉松。但却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后程体力下降后,配速也随之下降。

著名跑步教练丹尼尔斯已经为跑者进行了这样的计算,建立了你的5公里、10公里最佳成绩与半马、全马成绩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经典的丹尼尔斯跑步公式。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马拉松配速比5公里配速要慢很多,全马与5公里配速之间的差距大约30-40秒。因此,跑友可以以自己5公里跑的最好配速加上30-40秒左右,来计算出自己跑马时的配速。

想备战马拉松,平时只匀速跑进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多种训练强度相结合才能跑出良好的比赛状态。那么,平时跑步训练中,有氧跑、间歇跑、长距离到底应该怎样跑?很多跑者应该不太清楚。那么,可以看看之前小编写的这篇文章,让你的训练精确到配速。

▼二、如何避免马拉松比赛后程降速?

30公里以后,才是全程马拉松真正的开始,这之后的状态才是决定能否跑出目标成绩的关键。为什么会出现马拉松的后半程掉速?就两个字:缺练!

掉速,或者“撞墙”本质是能力不够,外加缺乏经验的体现。因此,加强训练,提高能力,有准备地参赛是避免撞墙的根本措施。您可以通过训练控制“撞墙”的出现时间,撞墙出现在42.195km之外是完全可以的。

马拉松跑进两小时到底有多不容易?

2017年5月6日,在意大利蒙扎赛道的一个马拉松破二尝试就是其中之一。基普乔格以仅仅相差25秒,最终还是失败了。但2小时25秒的成绩已经创造了马拉松的最好成绩,不过由于奔跑过程中有领跑员等团队成员的协助,此次取得的成绩并不会被国际田联承认为新的世界纪录。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并不是一场正式比赛,甚至还带有商业炒作和市场营销的性质。但比赛中所创造的条件和必须的因素,却让未来的突破看到希望。

四年前,基梅托在2014年柏林马拉松上以2小时2分57秒创造了马拉松的世界纪录,而那已经是人类至今最快的马拉松速度。至此之后,没有人能将人类的这个极限能力再往前推进一步。

为什么会这样,又是什么因素在制约着人类的极限?马拉松跑者需要依赖的一项重要生理因素就是最大摄氧量(VO2max),也就是代表每一次输送到肌肉中氧气量的指标。

而根据《应用生理学》期刊的研究结果,一名健康男性的最大摄氧量为35-40mL/kg/min,女性为27-31mL/kg/min,而优秀男性跑步选手约为85mL/kg/min,在这样的数据下,加上运动中能量的耗损,人类如今很难在2小时之内跑完42.195公里。

马拉松比赛还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还不能有大风。所以实在很难完全具备这些条件而完成两小时更是难。

就温度而言,不同选手有不同的感受,但普遍的感受是最好不超过20度,15度上下为最佳。温度太高不利于散热,温度太低肌肉活动不开,也容易失温。

至于湿度,和散热有关,湿度大散热就慢。在这种情况下,春秋两季是跑马拉松的好季节。实际上,对于想在大型比赛破2,天气情况还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