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望庐山瀑布图,唐诗望庐山瀑布图片

麦兜
麦兜 2024-03-20 05:42:01

庐山的历史?

历史文化编辑

文化价值

庐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内涵深厚,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或陈运和等诗文名家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陈运和的诗作《庐山》称“三叠泉直泻青史,五老峰耸立古诗,仙人洞深藏抱负龙首崖腾飞情思,含鄱口难吐感触,芦林湖汇聚现实,花径走过历代名士,天池阅尽苍茫人世,白鹿体壮养于书院 东林绿荫尽染佛寺”、“可见蒋介石残留足迹,敬仰毛泽东居住旧址,匡庐奇秀甲天下,世纪巨著出自此”。

晋朝时,中国佛教领袖慧远在庐山活动了三十六年。他和门徒创建了东林寺等十余座寺庙。使庐山成为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慧远创建的“净土”学说,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净土宗”的思想来源。竺道生,弘扬了佛教的《涅槃经》,开创了“顿悟成佛说”。庐山又成为闻名中外的南方涅槃学的中心。

公元1180年,大哲学家朱熹振兴了白鹿洞书院。他在此开创了中国讲学式教育的先河。他以儒家传统的政治伦理思想为支柱,继往开来,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自此,“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思想,影响了中国七百年的历史进程。[7]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庐山植物园因有地形屏障,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在此驯化生长良好。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神话传说

庐山雪景(16张)

有一种传说,早在商初,也有说在周威烈王时候,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据说匡俗字君孝,有的书称匡裕,字子孝,也有称为匡续的。从中国传统的名与字的联义看,其名为裕,是较为合理的,俗字是误传,俗、续二字罔音,也是传闻之悦。但普遍流传的名字是称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为了方便,这里依照人们熟悉的称呼。此外,还有称匡俗为庐俗,这种传说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为氏,以氏为姓,倒还符合古代的惯例。至于他确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无从着手。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屡次回避,潜入深山之中。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为‘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脱匡字的讳,而改称‘庐山’。

另一种传说,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但是老子与武王并不同时,这同样是神话故事。

第三种传说,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时间较晚,情节也有些不同。说是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经同都阳令吴芮一道,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东野王不幸中途牺牲。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勋,封东野王的儿子匡俗于邬阳(邬,音xiao,邬阳为今都阳县一部分),号越“庐君”。越庐君匡俗,有兄弟七人,爱好道术,都到都阳湖边大山里学道求仙。这座越庐君兄弟们学道求仙的山,被人们称为“庐山”。

此外,传说天秤座黄金圣斗士童虎曾在此地修业,并领悟开发了绝技庐山百龙霸,庐山龙飞翔,庐山升龙霸,庐山亢龙霸(此招威力极强,可轻松同归除神之外的任何对手),成为一流高手,而后来到圣域守护天秤宫与雅典娜。在天马一行歼灭冥王哈迪斯后,回归庐山守护冥王军108魔星的封印。[8]

政治作用

从20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体现。

1895年起,庐山有英、俄、美、法等二十余国建造的别墅群,庐山成了中外著名的避暑胜地。同时,庐山出现了大量的外国教堂、银行、商店、学校、医院,以及市政议会等,庐山成为西方文化影响中国腹地的独特代表。

1937年夏,周恩来两度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战场。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谈话。

1959年7至8月,1961年8至9月,1970年8月至9月,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了对十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影响的三次会议。

1959-1961年,毛泽东写了《登庐山》等两首专为赞颂庐山的雄伟秀丽和历史文化的壮丽诗篇。[7]

名人作品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

庐山的名胜古迹(5张)

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唐寅《庐山图》中的观音桥,周敦颐写出《爱莲说》的爱莲池。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唐寅《庐山图》

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作为文化背景,创作的《桃花源记》,洋溢着“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光灿。南朝时的《庐山二女》,以庐山为活动舞台,成为中国早期志怪小说的名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径;他在庐山筑有“庐山草堂”,所撰的《庐山草堂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朱熹订立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则和规范,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

庐山的山水画也在庐山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国画在理论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顾恺之的“传神说”,然而这是受到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庐山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畅神说”,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

文人墨客对庐山抒情写意,浓墨重彩,使庐山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科学家们对庐山进行科学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谛。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庐山第四纪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发表了《冰期之庐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从而开创了第四纪冰川学说,又由此而引发中外学者对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学术论争,从而演奏出一部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世纪交响曲。

赞美庐山红枫的佳句

1. 赞美红枫的诗句

今古河山无定距.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江陵愁望寄子安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

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

日夜东流无歇时.

我爱秋香 唐寅

我画蓝江水悠悠,

爱晚亭上枫叶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

香烟袅袅绕经楼.

2. 赞美庐山的名句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登庐山五老峰》

——唐·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湖上望庐山》

——唐·孙鲂

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

《登庐山》

——唐·唐彦谦

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

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

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

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

《庐山》

——唐·王贞白

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

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

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

《庐山》

——唐·李中

控压浔阳景,崔嵬古及今。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湓浦春烟列,星湾晚景沈。图经宜细览,题咏卒难任。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峭拔推双剑,清虚数二林。白莲池宛在,翠辇事难寻。天近星河冷,龙归洞穴深。谷春攒锦绣,石润叠琼琳。玄鹤传仙拜,青猿伴客吟。泉通九江远,云出几州阴。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

——唐·刘得仁

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时。是夕吟因话,他年必去随。尝闻庐岳顶,半入楚江湄。几处悬崖上,千寻瀑布垂。炉峰松淅沥,湓浦柳参差。日色连湖白,钟声拂浪迟。烟梯缘薜荔,岳寺步欹危。地本饶灵草,林曾出祖师。石楼霞耀壁,猿树鹤分枝。细径萦岩末,高窗见海涯。嵌空寒更极,寂寞夜尤思。阴谷冰埋术,仙田雪覆芝。乱泉禅客濑,异迹逸人知。藓室新开灶,柽潭未了棋。如何遂闲放,长得在希夷。空务渔樵事,方无道路悲。谢公台尚在,陶令柳潜衰。尘外难相许,人间贵迹遗。虽怀丹桂影,不忘白云期。仁者终携手,今朝预赋诗。

《庐山》

——唐·李咸用

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高人居乱世,几处满前轩。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馀阴铺楚甸,一柱表吴门。静得八公侣,雄临九子尊。对犹青熨眼,到必冷凝魂。势受重湖让,形难七泽吞。黑岩藏昼电,紫雾泛朝暾。莲堕宁唯华,玉焚堪小昆。倒松微发罅,飞瀑远成痕。叠见云容衬,棱收雪气昏。裁诗曾困谢,作赋偶无孙。流碍星光撇,惊冲雁阵翻。峰奇寒倚剑,泉曲旋如盆。草短分雏雉,林明露掷猿。秋枫红叶散,春石谷雷奔。月好虎溪路,烟深栗里源。醉吟长易醒,梦去亦销烦。有觉南方重,无疑厚地掀。轻扬闻旧俗,端用镇元元。

3. 赞美红枫的句子

赞美红枫的句子有:

1. 她,红极一身而不俗,此时,在初冬阳光的照耀下,静落一地的灿烂。

2. 连续几日的冬雨绵绵,给红枫抹上了一层薄薄的油装,她的颜色便那样的红,那红到发亮,极致的大红,宛若静脉血一样的红。

3. 那数不尽的红枫,无论是挂在树枝上,还是飘落半空,抑或是躺在庭院中,一切的生离死别都让人艳羡不已。

4. 它燃烧在独立寒秋的枝头,燃烧在寒意渐浓的风中,燃烧在赏秋人的眼帘,燃烧在怀古者的心头。

5. 枫叶越来越殷红,一片片红艳艳的在枝头尽显秋意阑珊;一片片红烁烁的在半空欲飘欲落。

6. 那红色,如一团生命的火焰,燃烧在初冬的枝头,燃烧在寒意渐浓的风中,映照游山人的眼帘,燃烧在怀古者的心间 。

7. 山中的红枫,那渗透心灵深处的红色,是热血般浓烈的红,那是一种足以让生命跳跃的红啊!

8. 一片片红彤彤的躺在庭院中一层层延伸开去,享受着这一刻无比的安详,晚风渐次微恙开来,掀起了几片还没舞够而淘气的红枫。

9. 唯有红枫最知秋 秋天的红枫在人们的眼中是一团生命的火焰,它燃烧在独立寒秋的枝头,燃烧在寒意渐浓的风中。

10. 东风淬老丹枫树,落日西斜照萩桐。心牵北山千重绿,又思南岭一叶红。

11. 春风化雨沁心怀,红枫丹心育新苗。雨后阳光媚江南,桃李芬芳满天下。

12. 红枫飘落,车窗前,秋意正浓。丰登五谷颜容乐,谁言秋伤忘收场。

13. 风滂无意 舟游扬,满目秋晚,叶落红枫 血夕阳。

14. 独登小岭听风韵,秋至无声玉露沉。红枫惨淡溢满地,寒空一雁伴孤云。

15. 锦裘玉律难消愁,只身寒亭易怕秋。飞雁悬天暖取尽,红枫躺地霜白头。

16. 红枫月明秋意浓,撷一缕秋风,赏金秋的月明,秋水微澜。

17. 抚今追昔,遥遥天涯,处处秋色凭栏。雁儿南飞,万里红枫染。

18. 看到漫山遍野的红色枫叶,这是秋天已经熟透的季节,你把最后的美丽展示人间,是向秋天作出最后的诀别。

19. 你用红色的叶变成飞舞的蝶,你染红了山岳也染红了霜雪,你用最浪漫的方式,给秋天划成了完美的句号。

20. 独爱那橘色叶身下,精致而细腻的条纹;唯爱枫叶红的,那份浓郁和艳丽。

另外古代还有多首古诗词赞美或提到过红枫:

1. 《秋山》 [宋]杨万里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4.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5. 枉度好时光,悠悠思念伤。抬眉清泪涌,飘瞥枫叶凉。---胡秉言《秋殇》

6.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7.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唐寅《我爱秋香》

8.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古今中外红枫文化一直得以延续,红枫不仅仅是现代文人所钟爱提笔的植物,同样红枫文化自古源远流长。

4. 赞美枫叶的名句

1:让星星化为我的眼,整夜地看护你;让清风化为我的笑,抚慰你驿动的心;让一切美好的事物化为我的祝福,永远陪伴着你,永远!

2:红叶散生在常绿林中,高大挺拔,如旌旗飘扬;纤细娟秀,撕鲜花般柔情;灿若云霞,宛如淋不灭的火焰。总是这样,我却从未发现红叶竟然有淡泊的清香。

3:秋天的的枫业叶火红火红的。枫叶的外形就像小鸭子的脚掌一般。微风轻轻吹来,大树就小幅度的颤动着,许多枫叶从树上飘落就像一只只红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像一个个小娃娃从空中落下,我疾步向前接住了一个“小娃娃”,就在这一刹那间我不由自主的喜欢上了红枫,越看越喜欢,我相信你们也一定会喜欢上红枫的。

4:当岁月燃烧我的一切时,不能忘记的是你那一眼的风情;当我合上双眼时,我渴望的仍是你那一眼的风情!

5:又一阵秋风萧瑟拂过,穿过我的耳膜,飘过我的发梢,一片枫叶随风飞舞,似一只疲惫的蝴蝶,缓缓盘旋,亲吻过我的鼻尖,落在我的脚边,我似乎听见了枫叶心碎的声音,它终是摆脱不了命运的摧残,还是与树分离,虽然它看见了树眼里的哀痛。

6:在远处的山头,我一眼就望见一片鲜红鲜红的飘动。我很激动,跑近了些,那漫山遍野的红彤彤就呈现在我眼前,那些枫树的全部生命力都燃烧了起来,像一条火红的裙子舞动在山间,让人感受到西班牙女郎的热情和浪漫,深深地被枫叶这种像火一样的浪漫吸引了。

5. 赞美庐山的名诗名句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望庐山瀑布》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

3、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4、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 朱元璋《庐山诗》

5、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6、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 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7、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 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8、若看山下云深处,直是人间路不通。 —— 杜荀鹤《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9、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 江为《瀑布》

10、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 —— 白居易《宿东林寺》

11、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 徐凝《庐山瀑布》

12、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 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13、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 白居易《庐山桂》

14、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 —— 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15、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 —— 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16、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 —— 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17、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 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18、去年上已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 宋之问《寒食江州蒲塘驿》

19、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 —— 李颀《题璿公山池》

20、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 —— 韦应物《郡内闲居》

6. 赞美庐山美景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知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道。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五专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王贞白《庐山》控压浔阳景,崔嵬古及今。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湓浦春烟列,星湾晚景沈。图经宜细览,题咏卒难任。

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

峭拔推双剑属,清虚数二林。——李中碧《庐山》。

7. 赞美庐山的诗句

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2623337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题西林壁 》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题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

江 为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万里朝沧海,千寻出白云。

寒声终自远,灵派孰为分。

除邓天台后,平流莫可群。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瀑布

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

张 继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

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

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钟声知何处?

苍苍树里闻。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望庐山五老峰

李 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银河落九天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日 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伯虎的一生是怎样的

唐伯虎(1470年-1524年)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又是什么样的呢?

可以用这样几个词来形容:家世没落,才华横溢,命运多舛,落魄而死。

唐寅,字伯虎,1470年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明朝中后期的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与同为苏州人的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徐霞客曾祖父)并称“吴中四才子”(又称:“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最大的成就在诗画,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说的是“诗画双绝”,这个说法很贴切,特别是他的画,如今大多保存在台北博物馆和流落在世界各地,已成稀世珍品,价值连城。早在2013年,唐伯虎的一幅立轴《庐山观瀑图》以3亿美元起拍,经过120轮叫价,最终以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的天价成交,这是笔者所知道的身价最高的一位中国画家,足以证明其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

《庐山观瀑布》唐寅

除了《庐山观瀑布》,还有《落霞孤鹜图》、《杏花茅屋图》、《春山伴侣图》、《秋风纨扇图》等多幅著名作品传世。

《落霞孤鹜图》唐寅

犹如电影中那样,唐伯虎也是一位诗人,最著名的要数《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庵(意境图)

唐伯虎出生于官宦世家,三代以上都是地方大员,但到了他的父辈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父亲是当地一家小酒馆的老板,只能算得上苏州的一个富裕家庭,并不是以前的地方权贵阶层。

唐伯虎自小聪明伶俐,过目能诵,父亲也希望他读书博取功名,加上祖传基因,唐伯虎不仅是一位超级学霸,15岁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府学附生,更在绘画、作诗、书法等方面进步飞速,很快他就成了当地的一位名人,结交了很多当地的社会名流,包括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等人,江南四大才子之名从此传开。

在封建时代,科举几乎是选择官员的唯一途径,只要考的好,仕途会一片光明,按照唐伯虎的聪明才智和他后来的成就,考取功名易如反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唐伯虎24岁时,家里突发重大变故,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相继去世,妹妹不堪家庭变故自杀身亡,只留下他和弟弟唐申两个人。

家庭突发变故,五位亲人离世,对唐伯虎身心造成巨大打击,失去家庭顶梁柱,一心考取功名的唐伯虎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一度变得十分消极。还是在好友祝枝山的多次劝说下,他才再次鼓起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把心思放在了学业上。

几年之后,唐伯虎28岁那年,应天府乡试时考取第一名(解元),相当于现在几个省的第一名,因此唐伯虎又被人们称作“唐解元”。

从此,唐伯虎的名气更大,按照这个成绩,在会试时至少也能中个进士,今后极有可能成为中央高官或者地方大员,可以说前途无量,一些地方官员、社会名流纷纷与他结交。

《王蜀宫妓图》唐寅

没想到的是,一个更大的变故正在前方等着他——科场舞弊案。

乡试第二年就是会试,29岁那年,唐伯虎进京参加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会试。在去参加会试的路上,他与同去赶考的江阴人、富家公子徐经相识,正好那年主考官叫程敏政。程敏政是明朝时的一位神通,与东汉神童孔融、唐朝神通李泌齐名,他父亲是兵部尚书,10岁时就被特招到翰林院读书,后来考中进士,一甲第二名,即“榜眼”,也就是说全国第二名,而且他是同榜350名进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这年会试时,程敏政出的题目相当冷门,所有参加会试的人当中,只有唐伯虎和徐经两个人做对,这在历史科考中几乎是没有前例的,也就是说如果唐伯虎不存在作弊的情况,他很有可能是当年的状元,也就是说全国第一,徐经有可能是全国第二。

但是,这个结果是其他学子所不能接受的,其中有人就向上告发,说科场舞弊。结果程敏政、唐伯虎、徐经三人被抓,在严刑拷打下,徐经供出了自己买通程敏政家仆,获得考试题目,与唐伯虎提前做出答案,因此两人考出最好的成绩。

这就是著名的“徐经科场案”。

《秋风纨扇图》唐寅

不过,关于这次科场舞弊案的具体情况说法不一,但唐伯虎受牵连是事实。

唐伯虎被判永不录用为官,只给了他一个偏远地区的小吏职位,还不算系统正式编制。这对于二十多年寒窗苦读的唐伯虎来说,一切希望都破灭了。

世间从此少了一个平庸的文官,多了一位伟大的画家。

唐伯虎有文人的清高,他拒绝了组织的安排,选择回到老家,从此开始了他穷困潦倒,以卖字画为生的后半生。

回到家后,他的第二任妻子何氏离他而去,他的弟弟也提出与他分家。

万念俱灰的唐伯虎,从此没有了任何牵挂!

他选择喝酒、纵情声色、吟诗作画来打磨时间。

唐寅书法

因为名声在外,唐伯虎吸引了宁王的注意,宁王朱宸濠是明朝宗室,把唐伯虎拉拢到身边为自己办事。落魄的唐伯虎重新点燃希望,他离开苏州,来到江西宁王府上做事,但很快他发现宁王想造反,于是唐伯虎假装疯疯癫癫,甚至不惜脱掉衣服到大街上裸奔,以此证明自己已是一个废人。

唐伯虎靠装疯卖傻逃离了宁王府,回到苏州,继续他穷困潦倒的生活。

期间,他靠卖字画为生。

在苏州桃花坞里买了一小块地,盖了一间桃花庵,这里成了他最后的家,在这里创作了著名的《桃花庵歌》。

民间传说在唐伯虎36岁那年,他在风月场合认识了名妓沈九娘,这位红颜知己陪伴他走过了余生。

1524年,一代才子唐伯虎去世,享年54岁。

临死前,唐伯虎留下绝笔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他死时,已经家徒四壁,还是好友祝枝山出钱把他安葬。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什么省

江西省。

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

庐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丹青墨迹。有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唐寅《庐山图》中的观音桥;周敦颐写出《爱莲说》的爱莲池等。

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其后整个中国诗坛。

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尤其《望庐山瀑布》广为流传。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流传广泛,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