纛爨怎么读,纛爨怎么读dào cuàn

麦兜
麦兜 2024-03-27 16:21:02

“__纛爨___”这六个怎么读?

_:tà;

_: dá;

纛: dào;

爨: cuàn;

_ :cuàn;

_: yù;

_ :cū;

_拼音:tà;

部外笔画:16;

笔画数:32;

部首:龙;

_拼音:dá;

部首:龙;

部外笔画:35;

总笔画:51;

纛拼音:dào,;

笔划:18 ;

部首:糸;

部首笔划:6;

爨拼音:cuàn ;

简体部首:火;

部外笔画:26;

总笔画:30;

爨读音:cuàn;

释义:烧火做饭:分居各.姓.

_ 拼音: yù;

笔划: 32 

部首: 氵;

释义:大水茫茫的样子

相关词语: __:大水貌.

_:cū

笔画数:33,

_ _(_):yuē

笔画数:19;

意为:尺度;用称称量。

纛爨灪麤彠嘂嚻龘靐龖龘靐怎么读

dào cuàn yù cū huò jiào xiāo dá bìng dá dá bìng

纛读音: dào

爨读音: cuàn

灪读音: yù

麤读音:cū

彠读音: huò

嘂读音:jiào

嚻读音:xiāo

龘读音: dá

靐读音:bìng

龖读音:dá

龖释义:

1.双龙:“之赫,霆之砉。”

2.龙腾飞的样子。

龘释义:古同“龖”,龙腾飞的样子。

纛释义:古代军队里的 大旗。

爨释义:

1.烧火煮饭:分。分居异(旧时指弟兄分家过日子)。

2.灶:执。

3.姓。

灪释义:

1.〔䃶〕高峻,如“澎濞䃶。”

2.〔滃(wěng)〕大水茫茫的样子。

麤释义:同“粗”。

彠释义:

1.尺度。

2. 用秤称

扩展资料

龖出处:

1.《唐韵》徒合切《集韵》达合切,音沓。《说文》飞龙也。

2.《六书精薀》震怖也。二龙飞,威灵盛赫,见者气夺,故讋从此省。

3.《元包经》震龖之赫霆之砉。传曰:二龙怒也。

龘出处:

1.《玉篇》音沓。龙行龘龘也。

2.康熙字典,【卷三】【言部】失气言。一曰不止也。从言,龖省声。傅毅读若慴。籒文讋不省。之涉切。

纛出处:柳营出号风生纛。——许浑《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

爨出处:

1.爨,炊也。——《广雅》

2.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说文系传》

3.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灪出处:

1.《广韵》《集韵》?纡物切,音郁。灪滃,大水貌。

2.《木华海赋》澎濞灪。《注》灪,高峻貌。

麤出处:

1.《字统》警防也。鹿之性相背而食,虑人兽之害也,故从三鹿。

2.《玉篇》不精也。《周礼天官内宰》比其小大,与其麤良,而赏罚之。《疏》布帛之等,缕小者则细良,缕大者则麤恶。

彠出处:

1.《广韵》忧缚切《韵会》郁缚切,?音嬳。

2.《说文》本作蒦。蒦,度也。或从寻,寻亦度也。

3.《马融长笛赋》挑截本末,规摹彠矩。

“龖、龘、纛、爨、灪、麤、彠”怎么读?

“龖、龘、纛、爨、灪、麤、彠”的读音分别如下:

1、龖:读音dá。是两个繁体的龙字组成的,属于龙字部,意思也有双龙之意,群龙腾飞的样子。本义为鬼魂飞的样子,现 在写作“龘”,也指五龙:震,龖之赫,霆之砉。

2、龘:读音dá。形容群龙腾飞的样子,《玉篇》音沓。龙行龘龘也。古同“龖”,龖之赫,霆之砉(砉,[huā]象声词,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

3、纛:读音dào。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4、爨:读音cuàn。可表示为烧火做饭分爨(旧时指分家),分居异爨。也可表示灶,“客传萧寒爨不烟。”

5、灪:读音yù。表示大水茫茫的样子。汉字结构是左右结构。笔顺读写:捺捺横横竖撇捺撇横横竖折竖横竖撇捺捺折撇捺捺捺捺捺折竖撇折撇撇撇。

6、麤:读音cū。段玉裁注:鹿善惊跃,故从三鹿。引申之为卤莽之称。《篇》《韵》云:“不精也,大也,疏也。”皆今义也。俗作‘麁’,今人既用‘粗’,粗行而麤废亦。

7、彠:读音huò。为简体字“彟”的原写法。唐朝女皇帝武则天父亲的名字武士彠中曾出现此字。

扩展资料:

龘的笔画读写顺序是:点、横、点、撇、横、竖撇、横折弯钩、横、横、横、竖折竖、横、竖弯钩、横、横、横。下面其余两个从左边和右边的都是相同的笔画。

爨可作为地名、姓氏。古乌蛮、白蛮大姓,又是古地域名。魏晋南北朝时由今云南东部地区统治集团汉族爨氏大姓演变而成。晋宋至隋唐时爨氏分为东西两部(均在云南东部),大抵以曲靖至建水为界。东部以乌蛮为主,西部以白蛮为主。元代一般以乌蛮为黑爨以白蛮为白爨。明以后爨则专指“罗罗”。

西爨地区的白蛮,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滇僰、叟、爨为主体而不断融合其它各族(主要是迁入这个地区的汉族)人民而形成的一个接受汉族文化较多的民族集团。当时住在洱海地区的“河蛮”及其附近的“松外蛮”,虽都是“白蛮”的一部分还不在爨氏统治的范围内。

东爨的乌蛮,主要居住着“昆明”人的许多部落。号称“昆明十四姓”、“乌蛮七部落”。主要有“阿竽路”(今东川)、“阿猛”(今昭通)、“夔山”(今大关、镇雄)、“卢鹿”(今宣威及贵州水城西)、“磨弥剑(今宣威、曲靖)“暴蛮”(今贵州兴义、普安)以及四川凉山地区的“勿邓”。

到了唐宋时期,云南腹地的白蛮和乌蛮,通过异源同流和同源异流的不同途径,逐步形成今白族和彝语支的彝、纳西、哈尼等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彠

百度百科-麤

百度百科-灪

百度百科-爨

百度百科-纛

百度百科-龘

百度百科-龖

"龖、龘、纛、爨、灪、麤、彠"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1、龖dá

字是两个繁体的龙字组成的,属于龙字部,意思也有双龙之意,群龙腾飞的样子。本义为鬼魂飞的样子,现 在写作“龘”,也指五龙:震,龖之赫,霆之砉。

2、龘(dá)

形容群龙腾飞的样子,《玉篇》音沓。龙行龘龘也。古同“龖”,龖之赫,霆之砉(砉,[huā]象声词,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

3、纛 dào

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4、爨cuàn

本意:为烧火做饭分爨(旧时指分家),分居异爨。“爨”字的由来作了如下解释:其一,是根据姓氏而来。其二,是源于军事。

5、灪yù

汉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大水茫茫的样子。

6、麤cū

行超远。泛指出行。粗糙;粗劣。粗疏;粗浅。大。粗强。大。粗大;粗厚。

7、彠huò

汉字,为简体字“彟”的原写法。尺度。用秤称。

扩展资料:

跟动物有关的三叠字:

1、犇(三个牛)【bēn】 同“奔”。

2、猋(三个犬)【biāo】 狗奔跑的样子。同“飙”。

3、赑(三个贝)【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状。

4、虫(三个虫)【chóng】 同”虫“。

5、麤(三个鹿)【cū】 同“粗”。

6、毳(三个毛)【cuì】 本义鸟兽的细毛。

7、龘(三个龙)【dá】 表意龙飞之状。

8、骉(三个马)【biāo】 表示众马奔腾的样子。

9、羴(三个羊)【shān】 同“膻”,也表示群羊。

10、雥(三个隹)【zá】 群鸟;聚。

11、鱻(三个鱼)【xiǎn】 古同“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