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是怎么打败刘备的,陆逊在哪里击败刘备

麦兜
麦兜 2023-10-01 05:12:02

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的真相,究竟是哪个原因?

刘备虽然在汉中之战打了一个大胜仗,但是好景不长,不久之后的夷陵之战,差点葬送了蜀国。而作为亲自指挥此战的刘备也险些战死沙场,最终不幸的是刘备还是抑郁而死。这一战东吴取得了全面性的胜利,陆逊可谓指挥有方,功不可没。在《三国演义》中,陆逊的形象被描述得更加完美,以5万人击溃刘备75万之众。可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对战奇迹,极大的显示出了陆逊超人的军事指挥才能。可是如此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历史上真是如此吗?

当然不是,《三国志》中明显记载着这一场战役东吴的用兵情况:“大都督陆逊……孙恒等五万人拒之。”也就说夷陵之战中,东吴所派出的几路人马总共兵力是5万。这一点与演义中的兵力数量倒是没有争议的。然而《三国志》对于蜀国的参战兵力具体多少,倒始终没有给出确切的数字来说明。那么是否意味着刘备所带领的人马是一个未知数呢?

其实不然,我们完全可以从史料中推测出来。裴松之引注《魏书》中记载:“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也就是说刘备所率令的主力部队大概就是4万人。《中国历代战争史话·蜀吴猇亭之战》中也有记载: “刘备东征,自率大军四万余东进。首先攻取巫县、秭归等地,刘备乃自白帝城进驻秭归,并挥水陆军继续东进。”所以说,刘备的主力部队是4万人应该差不了。也就是,陆逊是以少胜多击溃刘备这一点完全说不通,甚至刘备的兵力是要少于陆逊的。

杨德彪在《三国著名战例新探》一书写道: “蜀军在此战( 夷陵之战) 中被消灭者约为三万人, 加上黄权降魏的人数以及有幸逃回的残兵败将,总数大概也就是四万多人。”而东吴派出的兵力是5万,如此一对比,刘备集团是明显是处于劣势状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者都认为,刘备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指挥上出现很大的错误,而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兵力上的劣势。当然也不像演义当中所描绘的那么样,陆逊是如此的用兵如神,刘备是如此的废柴。要知道,毕竟刘备也是打过几十年仗的人,而且他能在汉中之战打赢曹操,因此刘备的军事指挥能力还是可以的。并不会像演义中那么夸张,75万人被陆逊5万人歼灭。

同时,根据当时各郡的人口记载,蜀汉初年所辖地区人口在250万左右,而东吴也差不多是这个数量。试问一下,一个250万人口的蜀国,如何能派出70多万兵力出来,难不成妇孺小孩一起上吗?因此刘备统率75万人出战显然是不可能的。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随着连年的征战,人口是会变化的,那么是增加还是减少呢?自然是减少了,其一打仗兵力消耗大,其二因战乱百姓容易受到牵连。因此按照当时蜀、吴两国的人口数量,以及双方的经济实力,分别出兵5万人左右进行对战,那是基本上符合逻辑的。

陆逊以弱胜强,火烧连营,击败刘备,立下盖世奇功!

    刘备倾全国之力攻伐东吴,誓要为关羽、张飞报仇,先败 孙恒 ,东吴人人胆寒。后孙权拜 陆逊 为大都督,迎战刘备。

    陆逊坚守不战,双方相持日久,刘备一时也无可奈何。

    时正当酷暑,刘备军士扎营于平原,烈日暴晒,且取水不便,很是苦楚,于是移营于山林茂盛之处。恐移营时陆逊来突袭,事先埋伏精兵于山谷,待陆逊来偷袭时,打他个措手不及,陆逊识破计谋,并未上当。

    待刘备扎营完毕,部下 马良 将军营图册送到成都,呈诸葛亮过目,孔明大惊,称这样部署犯了兵家大忌,必遭大败,无奈为刘备安排好退路,兵败之时可退往白帝城暂避。

    刘备将军营驻扎于山林之地,绵延七百余里,陆逊大喜,先令一员小将发起进攻,并不指望成功,反而失败更好些,目的是麻痹刘备,令其放松戒备。

    刘备果然上当,打败陆逊的进攻后,当天防守松懈,闻听营帐起火时,尚且以为无大碍,谁知火势越来越大,并且蔓延得极快。

    原来陆逊乘刘备松懈,令手下军士带足柴䓍、硫磺等引火之物,向蜀军发起总攻,隔着刘备的一营烧一营,并不需要完全点燃,火借风势,越烧越猛。

    蜀军大乱,被火烧死的、被吴军砍杀的、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刘备慌忙上马,在手下拼死保护之下突围,陆逊尚且在后领兵紧追不舍。

    幸好赵云将军赶来,领军冲入吴军阵营,左右冲锋,才挡住陆逊追击。

    经此一战,蜀军将士死伤大半,元气大伤。

刘备在起兵攻打东吴的时候,为什么会被陆逊打败?

刘备虽然征战了很多年,但他却被陆逊所打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场著名的战争叫夷陵之战,这场对战的双方一面是刘备而另一面是陆逊,虽然当时的陆逊已经崭露头角,和刘备比起来还是要年轻的许多,就是这样他战胜了刘备。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第一个原因刘备非常轻敌。虽然来说,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刘备一方士气比较高昂,但经过长期的战斗之后,士气已经比较低落。特别是到了公元222年,整个刘备大军士气已经降低到了极点,也给陆逊军队的攻击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而且刘备本人非常的轻敌,在这个时期选择主动撤退是最好的结果,但是他觉得陆逊非常的年轻,没有什么经验,所以他没有撤退。首先在兵力上没有任何的优势,然后在士气上也没有任何的优势,所以说这场战争肯定会失败的。

二、第二个原因陆逊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大军,陆逊果断的选择战略退却并且转入防御当中,将兵力集中在一起,准备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决战。而地理位置的优势更是让整个刘备大军分散开来,让陆逊有了逐个击破的机会,并且陆逊凭借着险峻的山峰才能够进行更好的防守,所以说这也是刘备兵败的原因之一。

三、第三个原因刘备后勤补给不足。这也是非常致命的原因之一,因为陆逊选择的是防守,所以刘备大军只能够在这里安营扎寨,所以后勤补给以及人员的消耗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凭借着自己的国力根本无法支持这支军队在外作战。所以来说刘备这场战争被陆逊所打败。

陆逊是怎么做的,人人不看好他,他却能赢得了夷陵大战?

夷陵之战也是三国时期一场大型战役,这场战役结束之后,蜀国已经彻底的进入了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而这一场战役让大家发现陆逊是一名真正的天才,那么陆逊不被人看好,却能够赢得这场战争,究竟是因为哪些原因?

一、在很多人的眼里,陆逊虽然是一名统帅,但他并没有军功,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名白面书生。但他赢得了夷陵之战,这是有很多因素的:第一个因素陆逊抓住了刘备的缺点。夷陵之战打了几个月一直拖到夏天,当时蜀兵难耐酷暑,于是刘备将士兵安排在树林和溪水的地方安营扎寨,这本事对蜀兵非常有利的,却犯了兵家大忌,陆逊紧紧的抓住了这一点采用火攻的方式,直接打败蜀兵。

二、第二个因素孙权对于陆逊的重视。孙权对于陆逊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在当时有很多东吴的大将并不听号令,所以在出行之前孙权将自己的佩剑交给了陆逊,而陆逊也正是因为孙权的佩剑,才将这些不听号令的人压了下去,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三、第三个因素陆逊会用计谋。陆逊本身非常善用计谋,并且在真假之间不断的变换,所以他在战争一开始就采用了以静制动的方法,每一次都选择故意挑衅并且失败,而这么做就让刘备放松了警惕性,让他们认为陆逊不过如此,于是刘备变得大意起来并且露出了破绽,最终让陆逊战胜了蜀军。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陆逊让吴军采用水陆两期进行征战,打破了蜀军的部署。所以说陆逊之所以能够打败刘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获得了战术和策略上的重要胜利,同样也是刘备的疏忽大意导致这场关键性的战役获得了失败。

陆逊为什么能在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

首先在刘备的大军东近的时候,陆逊并没有急于迎敌,而是以逸待劳,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措施,一时之间蜀汉的大军难以渡江。

本来气势汹汹的士兵们士气逐渐低落了下来,后来由于天气燥热,长时间驻扎,许多的士兵难免出现不耐烦的情绪,在这样的局势之下,陆逊便趁机发动了袭击,还采取了火攻的方式,更是让当时的蜀军十分难受。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失利的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他放弃了水军,以至于让东吴的水军直接登陆,没有了水面战斗的缓冲,让陆逊的军队袭击更为迅猛了。

陆逊在这场战斗当中体现了极强的军事才能,他能够清晰地看出刘备驻军的薄弱之处,选择了围攻的方式,将刘备驻军的前、后、中军逐个击破,打了一场教科书般的战役,陆逊还极富创造力地在其中加入了火攻的方式,更是在燥热的天气当中沉重地打击了蜀军的士气,一举将刘备的大军击溃了。

此次刘备失利的最重要的原因,除了陆逊超高的军事才能以外,还有就是刘备本人在战役当中指挥过于急躁冒进,他的这次失利并不是偶然的,即使对手不是陆逊的话,他这样带兵也是难以取得胜利的,“以怒兴师”本身就是不冷静的行为,是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当中他也没有冷静地分析地形和天时,最终自食恶果,让蜀汉遭受到了自关羽败走麦城之后的又一次惨败,令人唏嘘。

三国演义第84回面对蜀国大军压境,东吴陆逊是如何打败刘备的梗概

简单:刘备不懂军略,扎营错误,被陆逊火烧连营打败。

简介: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刘备称帝于成都,改年号为章武元年。七月,为报关羽被害之仇率兵七十万攻东吴。张飞此时因鞭打部将,被部将杀死,割首级献东吴。刘备葬过张飞,屯于白帝城督战。孙权派诸葛瑾往说刘备,望重结吴蜀联盟,共同对付曹丕,刘备不允。蜀军从巫峡建平起,直至彝陵界口,七百余里结连四十余寨,进攻东吴。黄忠中箭身亡。刘备攻猇亭,剐东吴降将。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拒刘备。陆逊坚守不战,等待时机。刘备求战不得,移寨于山谷树林中避暑。陆逊趁蜀军人疲意困之时,夜里借东南风放火,尽烧连营七百里的蜀军。刘备败走,被赵云救入白帝城。陆逊紧追,误入诸葛亮所遗石阵,方知天外有天。此时,曹丕派兵袭击东吴,陆逊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