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制必将灭亡,2023年1月1日新婚姻法

麦兜
麦兜 2023-10-03 03:30:01

一夫一妻制在未来会消失吗社会学家:有可能,开放式婚姻会出现

人类发展到今天,只能进步,不能倒退和落后,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一夫多妻制,我们才废除了多长时间,尤其是在科学日益发展达到高峰的今天,你这种想法纯自作多情,完全没有可能

为何说“一夫一妻”更容易导致动物灭绝?

所有物种最本质根本的追求就是两个字“活着”,如果可以加一个期限的话,当然是期望着永久。但是生物个体无法实现永生,这是所有物种都会面临的问题。因为环境不断的在改变,那么生物体也需要不断的进化,这样才能得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个体既然无法实现永生,那么就可以把这个目标放在生物群体上,只要这个物种可以一直发展不灭绝,那么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永生,因为我们的基因一直存在并且遗传下去了。所以说为了得到永生,繁殖后代又成为了大部分生物个体追求的目标。

但繁殖后代和养育后代的方式就多种多样了,不同物种有着不同的形式,有的物种是一夫一妻制,它们忠贞不渝互守终身,即使一方不幸死去,另外一方只会孤独终老。例如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忠贞不二的鸳鸯,但是有研究发现它们也会出现“离婚”和“二婚”的情况。

有些物种没有所谓的爱情,它们只在发情期才会相互吸引到一起,完成交配任务后雄性就甩手离开了,剩下来的养育工作都靠雌来完成。例如螳螂就是这样的生物,雄性螳螂在交配期会尽可能的和不同雌性螳螂进行交配,这样留下后代的概率就会更高。因为螳螂的交配是一项危险的行为,很容易就会被雌性螳螂抓到吃掉。

还有一种名为黄胸织布鸟的鸟类,它们也在这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雄性黄胸织布鸟负责搭建鸟窝,当鸟窝搭建到一半的时候等待雌鸟的到来,之后共同完成家园的建造。当交配完成之后雄性黄胸织布鸟就会离家出走了,它们会去到新的地方搭建鸟窝,在整个繁殖期内尽可能的得到更多雌性,目的是有更多的后代。

而雌性黄胸织布鸟会守在鸟窝里等待产款、孵化和养育后代。

无论是何种“合作方式”,最终都是为了得到后代同时让后代更好地长大,但是科学家通过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交配模式实验发现,动物的一夫一妻与一夫多妻对于种群数量影响极大,对于动物来说一夫一妻制可能更容易导致它们的灭绝。

英国的一个研究团队利用赤拟谷盗(一种昆虫)进行实验,其中“一妻一夫制”模拟下种群数量回持续性的下降,最终实验结束实验种群灭绝。而通过“一夫多妻制”下,实验种群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是速度非常缓慢,实验结束后依然有60%个体存活。

这是非常好理解的,对于动物来说无论是一妻多夫还是一夫多妻的模式,在整个过程中都存在性选择,这样的过程更加有利于淘汰掉那些缺陷的个体,不让它们的基因得以遗传下去。例如在非洲大草原上的雄狮,如果体格弱小根本就没有获得交配权的机会。也就是说加强交配模式中的竞争机制,是非常有利于种群发展和繁衍的。

一夫一妻制还存在吗

爱情是花,婚姻是果,爱情美丽,婚姻实惠。”人们的内心向来是渴望爱情的,即使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人们也总是渴望能与心爱的人结合。爱情,就是在原本平淡的内心撒下一粒种子,经历过干涸、滋润,最后从心间开出美丽的花来。

这美丽的花像是暴露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人们总认为,婚姻是保护这花的护盾。随着时间的变迁,人们思想的转变,在人人思想开放的现代,想要结婚的人却少了起来。人们依然渴望爱情,依然会在爱情的浇灌下开出花来,但人们不再将婚姻当成爱情的必需品。

在这种前提下,社会上毁誉参半的性学家李银河发出了疑惑:人们不再热衷于结婚,那么一夫一妻制会不会消亡?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一夫一妻的发展

这样的疑惑不仅仅充斥在李银河心中,也充斥在每个普通人的心中。封建王朝,上层阶级的人家中妻妾繁多,他们通常有一个妻子和众多妾,那时候的人们,与自己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是同父异母并不是什么不平常的事。

在后世的理解中,那时的人们实行的婚姻制度应该是一夫多妻制,但事实上,中国自古以来的婚姻制度都是一夫一妻制——这是自从封建礼制建立完善后就在律法中的制度。

每一个男子的妾,始终只是妾,从当时的律法上来说,妾是没有法律意义的,只有正妻才具有法律效应。帝王三宫六院,佳丽三千,但真正能够和帝王一起参与祭祀被认可的,只有王后一人。

只是父系氏族社会,女子的地位低下,在封建的制度和思想下,人们习惯了“出嫁从夫”,从不会意识到法律上的一夫一妻,况且连帝王也并非一生一世一双人,渐渐地,人们便习惯了这种名义上的“一夫多妻”。

爱情常常会让人失去理智,在盲目的爱情中,人们总喜欢听那些虚无缥缈的甜言蜜语。也许人们逐渐意识到,在爱情中,许多甜言蜜语只是不需要成本的付出,相较于“我爱你”,人们更加偏爱于“我们结婚吧”这样的话。

渐渐地,婚姻成为了人们证明爱情的证物。尤其是封建王朝被推翻之后,“姨太太”在每个家庭中存在的可能性越发小了起来。

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都默契地放弃了原本众多的妾,至少在表面上,人们成为了真正的一夫一妻,如今凡是与合法夫妻以外的人发生爱情,都是会受到社会道德谴责的。

恋爱自由后的中国,不再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中国,空气中都散发着恋爱的甜蜜气息,人们可以大胆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子,可以与自己喜欢的人浓情蜜意。但人们在没有步入婚姻之前,那爱情总是会让人觉得有些飘渺,仿佛随时都可以从指间溜走。

为了让爱情存在的时间长一些,人们总是在情到浓时迫不及待踏入婚姻的殿堂。可许多爱情,在婚姻的柴米油盐之中渐渐失去了光华,变得面目全非。于是人们终于不再热衷于结婚——婚姻彻底失去了光环。

婚姻失去光环

不婚主义者的数量逐年递增,生产力、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似乎一切都在上涨,柴米油盐酱醋茶,任何开支都在上涨,日渐浮躁的生活气息之中,离婚率也在不断上涨,只有结婚率,不但没有上涨,还隐隐有下降的趋势。

离婚率的上涨,有很大因素在于如今人们思想的转变。封建王朝,还没有离婚这样的说法,只有休妻以及和离,事实上,那时的和离也是相当于离婚。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婚姻的包容性远远大于如今。

人们不会因为丈夫在外有私生子选择和离,也不会因为丈夫家暴而和离,能够让那些女人和离的理由简直少之又少。这大概是那时候的人们可以和自己的妻子一直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

加上那时人们平均寿命大概只有现在的一半,医疗水平不发达,一个小小的感冒可能就会要人性命,人生苦短,有些事得过且过似乎并不是那么难。

到如今,人们再也无法接受丈夫和除了自己以外的女子花前月下,那些在古时看起来正常的“妾”如今都有了一个统一的让人不屑的称呼——第三者。

过去,丈夫喜欢上一个姑娘,为了不让外人觉得自己“善妒”,也只能将那个姑娘迎回家,如今,丈夫若是喜欢一个姑娘,那夫妻间多年的情分便可以就此终结。“出轨”就成为如今离婚率高的一个重大因素。

人类的许多情感大概是一种天性,所以许多人在过去光明正大拥有众多妾,如今便偷偷追寻真爱。许多人大概也是因此觉得,要想要降低离婚率,大概要首先消除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存在的必然性

事实上,无论到了什么年代,一夫一妻制都会是必然的存在。人类是一种高级生物,即使拥有独特的思想,拥有使用工具以及制造工具的能力,但从本质上说,人类依然拥有动物具有的本能——动物的占有欲。

动物界时常因为一个栖息地、一个配偶发生大打出手的事,它们对于属于自己的事物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人类也不例外。

在爱情里,人们是容不下一丝沙子的,即使这爱情在未来或许是会消亡的,但在它刚刚悄然而至的时候,人们是不会允许有人和自己分享这爱情的。因此,一夫一妻势必还是人们主流的期望。

除此之外,一夫一妻制度可以更好地稳定社会。即使是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一夫一妻制度也不会被消亡。

爱情是一种毒,但凡沾上,就会让人无法自拔,在享受的同时又会饱受内心的折磨,可人们却乐此不疲。在人们的法律意识越发强烈的现代,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发理智起来。

以前人们总将爱情和婚姻混为一谈,认为只有婚姻才是通往爱情的终点的那一座桥,如今人们越发理智起来,将爱情与婚姻严格的分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爱情或许可以是浪漫的,可以是撕裂的,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但婚姻必定是平淡的。

这种平淡会消磨人们内心的雀跃,一开始结合的目的全然被掩盖在平淡的生活中,再也想不起来在跨入婚姻之前的激情。所以人们在拥有一段婚姻的同时,依然向往爱情。可事实上,最美好的爱情恰好是融入平淡的婚姻中的。

人们最羡慕的爱情的模样,往往不是激烈的、撕心裂肺的爱情,而是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平淡生活中的爱情。对于爱情而言,步入婚姻,一切归于平静,那些爱意都变成依赖,生活中谁也缺不了谁,这才是最好的模样。

一夫一妻制的弊端

弊端是难免出现冷淡性。

韩非子说:“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子将买妾。’”孟子甚至说:“齐人乞食,亦有一妻一妾。” 汉魏年间的《典论》:“上洛都尉王玉以功封侯,其妻泣于内,恐富贵更娶妻妾。”由此可见一夫多妻制对中国古代人观念的影响之深。

一夫多妻,特别是皇室多妻在不少时期其开支费用过大甚至影响了国家的稳定。东汉时陈蕃上书说:“比年收敛,十伤五六,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脂油粉黛,不可赀计。鄙谚曰:‘盗不可五女门’,以女贫家也。今后宫之女岂不贫国乎且聚而不御,必生忧悲之感”。(《后汉书陈蕃传》)陈蕃清楚地说明了一夫多妻足以贫国的道理。

在很大程度上,一夫多妻制的盛衰可以视为中国古代经济的晴雨表。一般来说,每个朝代建立之初,经济都比较脆弱,老百姓在经过长期战乱之后,尚未稳定下来,土地大量荒芜,人烟稀少。统治阶层目睹前朝灭亡,从思想上或多或少认识到前朝的腐败特别是后宫无限制的膨胀是其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对一夫多妻在数量上有所控制。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前朝灭亡的教训也已淡忘,一夫多妻制就进入繁荣时期。皇帝首先开始疯狂地无限制地占有女性,如汉武帝时“后宫数万人,外讨戎夷,内兴宫室”。

可以推测,一夫多妻制对中国古代人口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无论是人口素质还是人口数量。在明代以前,中国古代的人口数量一直在六千万以下徘徊,这除了各种自然因素外,一夫多妻制可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按照自然生殖的法则,同一个时代男女性别比例差别是很小的,以保持男女比例平衡。但是盛行于中国古代的一夫多妻打破了这种平衡,特别是皇室后宫对女性占有数量的庞大,再加上同时代各个阶层的多妻,使得社会底层很多男子无妻可娶,终生独身一人。

然而一夫多妻并未能实现人们多妻多子的愿望,仅是满足了“一夫”的生理欲望,以及占有欲。西汉时,后宫平均宫女约五千人,但西汉15个皇帝共生育子女58个,平均每人不足四个子女,与民间一夫一妻生育率大致相等。

一夫多妻制严重影响了中国古代的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多种因素,现代科学证明遗传是其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皇帝选拔健康、聪明、漂亮、美丽的女子入宫,显然也是为了优生优育,以希望保持皇室高贵的血统。但是,他们占有很多智慧、聪明、漂亮的女性,而又“聚而不御”,就对中国古代人口带来了巨大影响。

一夫多妻制的结果使得留在民间的女性无论长相或智力都极为一般,按照遗传科学,这种做法,显然对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提高不利,特别是几千年来一代一代这样的选拔,其影响非常深远。正如梁启超的一句话:“它有害于养生,有害于传种,有害于蒙养,有害于修学,有害于国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