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将五禽戏传给了谁,华佗的五禽戏失传了吗?

麦兜
麦兜 2024-04-18 11:06:02

华佗给司马懿五禽戏了吗

没有。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其创编者华佗(约145-208),出生在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其一生著述颇丰,但均亡佚。

古法今用流传千古的五禽戏,华佗留下的珍宝

提起五禽戏,我们就会想到神医华佗。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医术非常高超,麻醉散就是他发明的,比西方领先了1600年。

华佗不仅医术高超,而且涉猎极广, 药、针、灸、外科手术......都会使用,被当时的人们誉为“神医”,称有起死回生之能。而这样的一位名医,去世之际留给自己两个徒弟的方子却不是治病的方子,而是 养生 的方子。

华佗传给徒弟的两个方子,都是“防 未病”的。一个是「漆叶青黏散」,一个是「五禽戏」。

“防 未病”最早记载在《黄帝内经》,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是说圣人都在“未病之时”治病,要是等到疾病发生再去治疗,就如同 临渴而掘井一样太晚了。就连华佗这样的神医,也遇到过束手无策的重症,忍不住发出“要是早点治疗就好了”的感慨。

漆叶青黏散早已经失传,据考证是用玉竹或黄精,对于津液不足、经常熬夜伤阴的人,是很好的保健方子。而五禽戏一直流传至今。

五禽戏是华佗长期观察动物生活习性及运动休眠的习惯,根据人的身体功能,总结 、归纳、演变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仿生术数。 分别是虎、鹿、熊、猿、鸟,是能锻炼 人体 脏腑经络气血的一套功法,好处非常多。据《后汉书》记载,华佗的徒弟吴普依法锻炼后,90多岁还耳聪目明、牙齿坚固不掉,是历代宫廷重视的运动之一。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作为医疗体操,五禽戏不仅可以舒展人体肌肉和关节,还有益于提高心肺功能,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1982年,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作为医学类大类中推广的“保健 体育 课”的内容之一。 2001年,国家 体育 总局委托上海 体育 学院开展了对五禽戏的整理与研究,并编写出版《健身气功五禽戏》,这也是今天相对“权威正宗”的版本,感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找视频。

练习五禽戏也是有方法的。陶弘景在 《养性延命录》中称 “ 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 ”,也就是说练习时不用很在意用力的程度、练习的遍数,达到微微出汗就好了。

《健身气功五禽戏》中提示练习时应放慢呼吸,调整好自己的呼吸频率,对内脏器官也能起到按摩作用。还有应该放松身体和肌肉,穿宽松的衣服,这样才能让动作更连贯。

当代人生活压力大,身体长期处于亚 健康 中,各种腰疼、颈椎痛......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每周可以抽时间练习3-4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不但能缓解身体疲劳还能放松精神,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福铃,也是中医医生,为你科普中医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提供有用的干货,记得常来看我~

参考资料:

1、五禽戏,百度百科;

2、国家 体育 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五禽戏》,北京:人民 体育 出版社,2003年版。

五禽戏是谁发明的是华佗吗 华佗把五禽戏传给谁了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其创编者是华佗。

《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华佗弟子中著名者有吴普、樊阿、李当之等人。其中,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而樊阿则擅长针灸及养生,据传他活到100多岁。

华佗发明的“五禽戏”模仿的是哪五种动物?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不仅精通医术,善于治病救人,还特别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为了鼓励人们强身健体,他发明了“五禽戏”——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进行健身的一套体操。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主要方法是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来进行锻炼。

模仿动物动作的锻炼方法在我国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子的文章中就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这里的“熊经鸟申”意思就是人通过模仿熊攀树、鸟伸脚的动作,可以延年益寿。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也是一套讲解体育锻炼动作的图谱,上面绘有40多种姿势,有的看起来就像在模仿动物的动作。华佗对这些前代的功法进行了总结,并编制成了系统的套路。最早记载“五禽戏”名目的是《后汉书》与《三国志》,但并未提到具体的锻炼方法。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将五禽戏的动作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华佗的五禽戏共有动作54个,分为五套:

一是虎戏,模仿虎的动作,如摇头、摆尾、扑按、转斗等,用来锻炼四肢;

二是鹿戏,模仿鹿的动作,如探身、仰脖、奔跑、回首等,用来锻炼颈部,舒展筋骨;

三是熊戏,模仿熊的动作,如撼运、抗靠、步行等,用来锻炼腰椎,增强体力;

四是猿戏,模仿猴的动作,如纵山跳涧、攀树登枝、摘桃献果等,用来锻炼关节,使肢体更加灵活;

五是鹤戏,模仿鹤的动作,如亮翅、轻翔、落雁等,用来锻炼胸腔,增强心肺功能。

总结:

通过摹仿这五种动物的姿态,人的脊背、腰部、四肢以及周身关节都会得到舒展,全身得到锻炼。经常练习五禽戏,会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据说,华佗的弟子吴普原本是个官宦子弟,肩不能担,手不能提,身体很弱,于是华佗教给了他五禽戏。吴普照着老师的方法坚持做了几十年,快到90岁时,仍然步履轻捷,神采奕奕。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与改进,五禽戏已经成为备受欢迎的健身体操,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华佗传授给了吴普什么

五禽戏

吴普,广陵郡人(今江苏扬州一带)。吴普曾经跟随华佗学医,救活了很多人的性命。他擅长五禽戏,据说活到九十多岁,仍然耳聪目明。著有《吴普本草》,其书分记神农、黄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鹊、华佗、弟子李氏,所说性味甚详,今亦失传。

吴普,三国时期医药学家。名医华佗弟子。广陵(今扬州)人。约三世纪中叶在世。他以华佗所创五禽戏进行养生锻炼,因获长寿,“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但主要是在本草学上有一定成就。所撰《吴普本草》六卷,又名《吴氏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古辑注本之一。流行于世达数百年,后代有不少子书引述其内容,如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唐代官修《艺文类聚》,《唐书艺文志》还载有该书六卷书目。宋初所修《太平御览》,仍收载其较多条文。自此该书即散佚不存,清焦循有辑本。据辑佚可知,此书对本草药性的叙述较为详明,书中对某一类药常列述前代诸家关于药性的不同叙述,总汇魏晋以前药性研究之成果,又详载药物产地及其生态环境,略述药物形态及采造时月、加工方法等。但南朝齐、梁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对其“草石不分,虫兽无辨”有所批评。

五禽戏是谁发明的

一、五禽戏是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

2011年5月23日,华佗五禽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五禽戏的练习方法:

1、虎戏

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驱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3次。继而两手先左后右向前挪移,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按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走以四肢前爬7步,后退7步。

2、鹿戏

按上四肢着地势。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左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梢停;呼气,头颈回转,当转至面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如此左转3次,右转2次,最后回复如起势。然后,抬左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后伸3次,右腿2次。

3、熊戏

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席,两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开床席;略停,先以左肩侧滚洛床面,当左肩一触及床席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席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起身,两脚着床度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度;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驱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

4、猿戏

择一牢固横竿(如单杠,门框,树叉等),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肢悬空,作引体向上7次。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县。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5、鸟戏

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坐下。屈右腿,两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手换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亦7次。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伸缩各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