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长的河流,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最长的河流

麦兜
麦兜 2023-12-01 21:36:01

世界最长的河流是非洲的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位于非洲,全长6650公里;

一、尼罗河

6650公里(4132英里)。其水资源共享的11个国家,即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南苏丹,苏丹和埃及。特别是,尼罗河是主要的水资源和生活动脉为埃及和苏丹。

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尼罗河的风采吧!

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

尼罗河(Nile)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2007年虽有来自巴西的学者宣称亚马逊河长度更胜一筹,但尚未获得全球地理学界的普遍认同。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但是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尼罗鳄居于此地。尼罗河在印第安人语言叫月亮的眼泪。

基本内容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Nile),非洲主河流之父,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条国际性的河流。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东北部布隆迪高原(探险者们相信尼罗河的发源地应该是位于卢旺达境内的纽恩威热带雨林,有关尼罗河发源地的争论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就一直存在),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南苏丹、 苏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干流自卡盖拉河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671km,是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支流还流经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刚果(金)、厄立特里亚等国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约335万k㎡,占非洲大陆面积的九分之一,入海口处年平均径流量810亿㎥。所跨纬度从南纬4至北纬31。

尼罗河是由卡盖拉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三条河流汇流而成(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白尼罗河发源于布隆迪高地是尼罗河的主要补给二者在喀土穆汇合)。尼罗河最下游分成许多汊河流注入地中海,这些汊河流都流在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面积约24000k㎡,地势平坦,河渠交织,是古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现代埃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尼罗河下游谷地河三角洲则是人类文明

穿行在沙漠中的尼罗河

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古埃及诞生在此。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集中在这里。因此,尼罗河被视为埃及的生命线。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8月份河水上涨最高时,淹没了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之后人们纷纷迁往高处暂住。十月以后,洪水消退,带来了尼罗河丰沛的土壤。在这些肥沃的土壤上,人们栽培了棉花小麦水稻椰枣等农作物。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上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埃及流传着“埃及就是尼罗河,尼罗河就是埃及的母亲”等谚语。尼罗河确实是埃及人民的生命源泉,她为沿岸人民积聚了大量的财富、缔造了古埃及文明。6700多公里尼罗河创造了金字塔,创造了古埃及,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现今,埃及90%以上的人口均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埃及人称尼罗河是他们的生命之母。

地貌

尼罗河流域南起东非高原,北抵地中海岸,东倚埃塞俄比亚高原,并沿红海向西北延伸西邻刚果盆地、乍得盆地冰沿马腊山脉、大吉勒夫高原和利比亚沙漠向北延伸。

流域地貌可简单归结为以下三点:主要由结晶岩组成的东非高原和由熔岩构成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分别踞于流域的南侧和东南侧;整个苏丹基本上是一个由南往北微缓倾斜的巨大构造盆地,尼罗河纵贯其间;喀土穆以下尼罗河东西两侧则为广阔的沙漠台地。

尼罗河最上游是卡盖拉河,它源于东非高原布隆迪境内。白尼罗河两岸平坦,偶有基岩出露。白、青两尼罗河合流处的周围是吉齐拉平原。合流点以下的河段名尼罗河。尼罗河在喀土穆以北流经沉积岩区。河谷是平底的浅峡谷。瓦迪哈勒法附近的谷地宽仅201米,由此至阿斯旺一段的河谷都很狭窄。阿斯旺以下,河谷展宽,至纳贾哈马迪一带约16公里。河道傍近东岸,河谷平原多在河西。喀士穆至阿斯旺之间有6处瀑布,它们都是由于组成河谷东侧高原的基底结晶岩西延至谷中而造成的。两岸谷壁不对称,东壁高陡,西壁低缓。

河源至维多利亚湖出口的河源段具有明显的山地河流特征,维多利亚湖出口至尼穆莱,河床比降达1:1200,沿途有卡巴雷加瀑布。该河段流经地区除了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等裂谷间的高原浅水湖泊,还有沿西支裂谷发育的蒙博托湖、爱德华湖和乔治湖等断层湖泊。尼罗河流经广阔的苏丹粘土平原,地势平坦,比降极缓,马拉卡勒以上比降只有1:13900,沿途沼泽密布,河道分汊漫流。从马拉卡勒至喀土穆,河床比降更趋平缓,仅1:100000。

气候

尼罗河流域跨纬度35°,南北气候迥然不同,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同时非地带性因素(主要是地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气候带的分布。

位于流域东南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由于地形隆起,气候出现垂直带谱,并具有干湿季分明的特点。夏季,北非和阿拉伯半岛上空属低压带,南印度洋吹来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与来自几内亚湾的湿热气流合并为强大的西南气流,沿高原迎风坡抬升,形成7~9月的“大雨期”。冬季,高原盛行来自西南亚大陆干燥的东北风,形成10月至翌年2月的干季。3~4月,苏丹位于低压中心,从印度洋面吸引一股湿润气流,在高原大部分地区形成“大雨期”前的“小雨期”。高原年平均降雨量1000~2000毫米,是尼罗河流域最重要的降雨中心。

流域南部,东非高原西北部不仅受来自几内亚湾湿润气流的影响,而且由于地处赤道湖区,太阳辐射强烈,对流旺盛,因此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200~1300毫米,季节分配也较均匀:月平均降雨量最多不超过180~200毫米,最少不低于50~60毫米,没有明显的干季,相对湿度约为70%,这是尼罗河流域的另一个降雨中心。由尼穆莱往北,雨季缩短,雨量递减,等雨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苏丹南部雨季出现在4~10月,中北部则限于7~8月。喀土穆年雨量不足200毫米,而栋古拉—开罗之间年雨量更在25毫米以下,阿西尤特以南经常终年无雨。由于受地中海式气候的影响,自开罗起北至沿海,年雨量从25毫米渐增至200毫米,降雨多在冬季。

历史意义

尼罗河流域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这一地区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突出的代表就是古埃及。流经埃及境内的尼罗河河段虽只有1350千米(全长6671千米),却是自然条件最好的一段,平均河宽800~1000米,深10~12米,且水流平缓。提到古埃及的文化遗产,人们首先会想到尼罗河畔耸立的金字塔、尼罗河盛产的纸草、行驶在尼罗河上的古船和神秘莫测的木乃伊。它们标志着古埃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同时记载并发扬着数千年文明发展的历程。

纸草是种形状似芦苇的植物,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茎呈三角形,高约五米,近根部直径6~8厘米。使用时先将纸草茎的外皮剥去,用小刀顺生长方向切割成长条,并横竖互放,用木槌击打,使草汁渗出,干燥后,这些长条就永久地粘在一起,最后用浮石擦亮,即可使用,成为当时最先进的书写载体—纸莎草纸,比中国蔡伦的纸还早1000多年,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文献。但由于纸草不适宜折叠,不能做成书本,因此须将许多纸草片粘成长条,并于写字后卷成一卷,就成了卷轴。

埃及出土的一艘约公元前4700年的古船,船长近50米,设备完好,可见当初航海技术与规模。而较轻型的船则用芦苇捆绑而成。别小看这种芦苇船,现代人复制的芦苇船已经证明,这种船可以横渡大西洋。这些无疑为古埃及的社会繁荣与文明走向世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尼罗河还使当地人们产生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想象力。坐落在东非干旱大地上那气势恢宏的神庙是多么粗犷,与旁边蜿蜒流淌的尼罗河形成强烈对比。古埃及很多艺术品都既具阳刚之气又不乏阴柔之美。

相传,女神伊兹斯与丈夫相亲相爱,一日,丈夫遇难身亡,伊兹斯悲痛欲绝,泪如泉涌,泪水落入尼罗河水中,致使河水猛涨,造成泛滥。每年到了6月17日或18日,埃及人都为此举行盛大欢庆活动,称为“落泪夜”。从这个神话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尼罗河深深的感情。

尼罗河——埃及的摇篮

稳定持久的尼罗河文明即古埃及文明,产生于约公元前3000年。埃及位于亚非大陆交界地区,在于苏美尔人的贸易交往中,深受激励,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文明。

尼罗河流域与两河流域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泻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在这些自然屏障的怀抱中,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栖息,无须遭受蛮族入侵所带来的恐惧与苦难。

作为“尼罗河赠礼”的埃及,每年尼罗河水的泛滥,给河谷披上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极其肥沃,庄稼可以一年三熟。据希腊多德记载:“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的确,是尼罗河使得下游地区农业兴起,成为古代著名的粮仓。在古代埃及,农业始终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下,使古埃及的历史比较单纯。从约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为止,共经历了31个王朝。其间虽然经历过内部动 乱和短暂的外族入侵,但总的来说政治状况比较稳定。

古埃及的文字最初是一种单纯象形文字,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由字母、音符和词组组成的复合象形文字体系。今见古埃及及文字多刻于金字塔、方尖碑、庙宇墙壁和棺椁等一些神圣的地方。埃及盛产的一种植物—纸草,其茎干部切成薄的长条压平晒干,可以用作书写。这种纸草文书有少数流传至今。

除金字塔之外,埃及的神庙、殿堂等建筑也颇为宏伟壮观。相形之下,埃及的人物雕像显得呆板冷漠,埃及的木乃伊文化令外人难以理解。总之,埃及文化的特点是神王合一,追求永恒,显得比较单一、稳定而保守。相对而言,埃及百姓的生活平庸而满足。与此相映的是,埃及工匠制造奢侈品的技术举世公认。埃及人最早发明了美容品,发展了制造美容品的技术。

西部非洲最大河流——尼日尔河

西部非洲最大河

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南缘,有条好似游龙的大河,呈弧形流淌在西非腹地上,它给单调荒凉的沙漠带来了生机,这就是西部非洲大地上的最大河流——尼日尔河。细看西非地图,你会发现西非的尼日尔河与塞内加尔河的源头很近。事实上,几千万年前,向西流的尼日尔河才是塞内加尔河的上源,之后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干,河床被泥沙淤塞,尼日尔河西流的出路被堵,才被迫改向东北流去,到新生代后非洲的气候变得湿润起来,流入内陆的尼日尔河水量大增,终于水流切穿山岭,向南奔入几内亚湾。

尼日尔河发源于西部非洲的富塔贾隆高原,这个高原降水丰沛,孕育了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冈比亚三条大河,有“西非水塔”之称。它先自几内亚向东北流去,在马里的北部再转向东南流去,经尼日尔、贝宁,最后在尼日利亚注入几内亚湾,全长4160千米,是西部非洲最长的河流,在非洲各河中排名第三。尼日尔河的上游与下游地区支流多,水系发达,流域包括几内亚、马里、尼日尔、贝宁、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乍得、喀麦隆等9国,流域面积210万平方千米,是西部非洲最大的河流,也居非洲各河第三。尼日尔河河口处的多年平均流量在6000立方米每秒以上,年径流量2000亿立方米,居西部非洲各河之首。“尼日尔”在当地柏柏尔语就是“大河”之意。

尼日尔河的上游从源头到马里的库利科罗为上游段,长800多千米,流经多雨的山区,河道狭窄,水流急,支流多,水量大。当地人称尼日尔河是“焦利巴”,意思是“大河”。尼日尔河上游主要支流有马富河、米洛河、桑卡拉尼河、廷基索河等,以米洛河最长,有400千米,流经几内亚中部重要城市康康。库利科罗到尼日尔的尼亚美为中游段,长约2000千米,河道呈一向北弯曲的大弧形,流淌在干旱的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尼日尔河在马里的莫普提处纳入了一条较大支流——巴尼河,这一段的尼日尔河水流平缓,两岸地势低平,每到雨季,河水泛滥,与巴尼河下游沼泽连成一片巨大的水网,一派水乡泽国,马里将莫普提一带称“尼日尔河内陆三角洲”。巴尼河发源于科特迪瓦北部,流经科特迪瓦和马里,长约1100千米;巴马河有一支流叫巴戈埃河,源于科特迪瓦北部,自南向北流进马里汇入巴马河,其中一段还是科特迪瓦与马里的天然国界。尼日尔河流出莫普提后一直向东北流,到通布图处再转向东南进入尼日尔的沙漠,该段流淌在沙漠中,几乎没有支流注入,河水大量蒸发、渗漏,水量大减。尼日尔河的下游从尼亚美开始,往东南流淌中有一段河道构成尼日尔与贝宁的国界,之后进入尼日利亚境内,至奥尼查以下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1400千米;尼日尔河下游段纳入塔波阿河、索科托河、卡杜纳河、贝努埃河等支流。

塔波阿河是一条来自布基纳法索东部的河流。索科托河全长320千米,主要流经尼日利亚的索科托州,沿岸的索科托是尼日利亚北部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卡杜纳河源于尼日利亚乔巴高原,流经尼日利亚卡杜纳州,长550千米,流经尼日利亚第五大城市卡杜纳(是尼日利亚北方重要工商城市和交通枢纽,卡杜纳州州府)。贝努埃河是尼日尔河最长的支流,源于喀麦隆北部,先向西北方向流,经喀麦隆的北方重镇加鲁阿,之后进入尼日利亚向西流,途中纳入一来自乍得的支流凯必河,再流经尼日利亚贝努埃州州府马库尔迪,最后在洛科贾汇入尼日尔河,全长近1300千米;贝努埃河水系发达,流域包括了喀麦隆、乍得和尼日利亚三国,年径流量约500亿立方米。贝努埃在当地人语言中是“水的母亲”。

尼日尔河的利用

尼日尔河的水能资源很丰富,特别是上游几内亚段和下游尼日利亚段。1969年尼日利亚在尼日尔州奔巴处拦截了尼日尔河,建起了高达66米的卡因吉大坝,安装的发电机组装机容量98万千瓦,成为西非地区当时最大的水电站;卡因吉水库是西非地区最大的水库之一,面积1200多平方千米。1984年又在卡因吉大坝以下100千米处建起了捷巴水电站,装机容量是56万千瓦。1984年建成的卡杜纳河上的西罗罗水电站,坝高125米,装机容量60万千瓦。目前正在卡杜纳河上建尼日利亚第四座大水电站——宗格鲁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70万千瓦,由中国水电、中国电工联合承建。

对尼日尔河的利用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水利灌溉。马里的尼日尔河内三角洲地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农耕较发达之地,但频繁的尼日尔河洪水泛滥制约了发展。1947年法国殖民者在此建起了桑桑丁灌溉工程,控制了洪水,引河水灌溉,种植玉米、水稻、高粱,成了尼日尔的“谷仓”。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尼日尔河中游的马里,下游的尼日利亚都建起了许多水利工程,索科托河、卡杜纳河和贝努埃河流域都建起了大的农田灌溉工程。对干旱的尼日尔来说,尼日尔河就是生命之河。尼日尔75%国土是撒哈拉沙漠,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到处是漫漫黄沙戈壁和长着稀疏灌木的热带干草原,土壤贫瘠;但在尼日尔国西南部长550千米的尼日尔河谷地,则农田处处,林木茂盛,城镇密布,人烟稠密,集中了尼日尔70%以上的人口,尼日尔最大的城市尼亚美就坐落在尼日尔河畔。

尼日尔河中的鱼类资源极为丰富,这里多数河段水流平稳,水温高,水质好,利于鱼类的生长。著名的鱼类有马里鲑鱼,它的背部呈青黑色,很像中国的鲭鱼。很早以前,马里的沿河居民就在尼日尔河打渔为生,他们把捕来的鲜鱼或晒成鱼干,或用烟熏成熏鱼干,以便长期存放。至今马里仍是非洲少数几个淡水渔业发达国,年捕鱼量十万吨,马里全国有7万渔民在尼日尔河捕鱼。

尼日尔河是西非最重要的通航河流,全河的75%河段可通航。尼日尔河流经马里1600千米,是马里最主要的通航河道,巴马科、莫普提、加奥(马里东部经济和交通中心,尼日尔河左岸)都是较大的河港。尼日尔河流经尼日尔550千米,是尼日尔唯一通航河流,尼亚美是该国最大河港。尼日尔河在尼日利亚的流程有1400千米,全国80%的国土属尼日尔河流域,主要河港有洛科贾、奥尼查等,洛科贾是尼日利亚中部重要的工商业港口城市,是科吉州州府,建有大型钢铁厂。尼日利亚第二大河流是贝努埃河,大多数河段可通航,马库尔迪是较大河港。在尼日利亚国徽上,黑色的盾徽上有一个白色波纹状“Y”字母,表明尼日尔河与支流贝努埃河在尼日利亚交汇,纯黑的底色代表两河沿岸的千里沃土。

为推动尼日尔河流域各国共同开发利用流域资源,1964年由尼日利亚、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几内亚、马里、尼日尔、贝宁、乍得和喀麦隆9国组成的尼日尔河流域管理局建立,设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刚成立时叫“尼日河委员会”,1980年更名为“尼日尔河流域管理局”,目标是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合作,把开发和经营得来的收入用于尼日尔河流域能源、水利、农业、牧业、渔业、养殖等方面的开发。

尼日尔河畔的名城

尼日尔河源远流长,流经几内亚、马里、尼日尔、贝宁和尼日利亚五国,沿河著名城市有巴马科、莫普提、通布图、加奥、尼亚美等。莫普提是马里中部城市,位于尼日尔河与支流巴尼河交汇处,市内河道纵横,风光优美,有“马里的威尼斯”之称。千年古城加奥坐落在尼日尔河中游右岸,是马里东部经济中心,曾是兴盛于15—16世纪的桑海帝国的都城之一,市内的阿斯基亚陵是世界文化遗产;阿斯基亚陵是桑海帝国阿斯基亚王朝开创者默罕默德杜尔为自己所修的陵墓,包括17米高的金字塔形坟墓、两个平顶清真寺建筑、清真寺公墓和露天的集会场地。

在尼日尔河中游,尼日尔河北岸的通布图(旧称廷巴克图)是著名的千年 历史 名城,由撒哈拉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图阿格雷人创立于11世纪,是北非的沙漠驼队抵达尼日尔河的重要驿站,14世纪以来是马里帝国、桑海帝国的文化中心和贸易中心。15世纪的廷巴克图是西非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与巴格达、开罗、大马士革同为伊斯兰世界重要中心,有“荒漠中的女王”、“苏丹的珍珠”的美称;16世纪中叶廷巴克图有180多所教授《古兰经》的学校,很像今日的大学城。古城至今保存着建于1325年的曼萨穆萨清真寺、建于14世纪末期的桑科尔清真寺等建筑;曼萨穆萨是西非地区最古老的清真寺,寺内有东西向8排立柱,南北向25排立柱,殿堂宏伟,尖塔高耸,呈现出精湛的伊斯兰建筑艺术特色,寺内图书馆珍藏着许多中世纪的古兰经手抄本;桑科尔清真寺内有一装饰精巧的宣礼塔,祈祷大厅装饰豪华,厅外小径环绕,院内北侧的房舍之后转化为科兰尼克﹒桑科雷大学,该大学是撒哈拉以南地区最古老的大学,15世纪时有几千名来自各地的学生。1988年廷巴克图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这里是声名显赫的科兰尼克﹒桑科雷大学的所在地;廷巴克图在15-16世纪成为了宗教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伊斯兰文化向非洲传播的中心;津加里贝尔、桑科尔和西迪牙希亚这三座宏伟的清真寺反映了廷巴克图的黄金时代,尽管这些建筑不断地被修复,今天它们仍然受到风沙侵蚀的威胁。

尼日尔河中游沿岸的尼亚美是一座沙漠边缘的年轻城市,自1926年定为法属尼日尔首府后才开始建城,1960年成为独立的尼日尔共和国的首都,现在人口100多万,是尼日尔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全国最大城市。尼亚美是尼日尔全国交通中心,公路通往全国各地,郊区有尼亚美国际机场。尼亚美在当地语言中是意为“母亲汲水的河岸”。

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巴尼河畔,有一座以灿烂伊斯兰文化和独特的摩尔式建筑而闻名的古城——杰内古城,被世人称为“尼日尔河谷中的宝石”。杰内古城始建于公元800年,到13世纪成为西非著名的黄金市场,15世纪达到繁荣鼎盛时期,16世纪末衰落。古城内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约2000座,最著名的当数杰内大清真寺。杰内大清真寺建于14世纪,后重新修建于1909年,全用一种特制的粘土和树枝建造,占地6000多平方米,100多根四方形泥柱支撑起礼拜大厅屋顶,屋顶上密密地排列着104个直径10厘米的小气孔,别具一格。寺院的主墙由三座塔楼构成,塔楼在5根泥柱的连接下成为一体,样式独特、结构新颖的寺院是苏丹建筑艺术和撒哈拉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杰内古城在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自公元前250年开始有人居住,杰内后来发展成撒哈拉黄金贸易的中心;15到16世纪间杰内成为伊斯兰教义传播的中心。城内的古建筑约有2000座,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为适应季节性洪水,房屋建在了小丘之上。现在马里共和国的国徽中心是杰内大清真寺图案。

尼日利亚的年轻首都阿布贾坐落在尼日尔河与大支流贝努埃河交汇处以北的古拉河畔(古拉河是尼日尔河一小支流),是整个尼日尔河流域经济最发达、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城市。阿布贾位于尼日利亚地理中心,处于尼日利亚中央高原的边缘,海拔600多米,气候较凉爽,空气清新,1979年作为尼日利亚新首都开始建设,1991年正式成为尼日利亚首都(原首都在几内亚湾沿岸的拉各斯)。如今的阿布贾是尼日利亚行政管理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是许多大企业总部所在地,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2018年是世界第22大石油公司)总部就设在阿布贾;人口有100多万。阿布贾北部郊外有一巨大孤立岩石(当地人称“祖玛石”),被称为“阿布贾门户”、“非洲自然奇观”;阿布贾还是区域性国际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总部所在地。阿布贾城市品牌价值较高,入选城市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在榜单中位列第463名。

尼日尔河三角洲

尼日尔河在奔流4000多千米后,在尼日利亚的奥尼查以下分多股汊流入海,泥沙也在此沉积,形成方圆36000平方千米的非洲最大的三角洲——尼日尔河三角洲。它西起贝宁河,东至博尼河,东西弧长300千米,南北宽240千米。尼日尔河三角洲行政区属于尼日利亚的三角洲州、河流州、阿比亚州、埃多州等九个州。三角洲上有着浓郁的热带丛林风光,河叉纵横交错,野生半野生的油棕林成片成林,海边的红树林枝繁叶茂,海岸线众多的潟湖、港汊、沙坝、沙嘴交织;这里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土壤也肥沃,水路交通便利,许多河叉都可通航;这里是油棕榈的原产地,19世纪开始建起大规模的油棕榈种植园,尼日利亚的棕榈油全部产自这里。2018年尼日利亚棕榈油产量居世界第5位(仅次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哥伦比亚)。

尼日尔河三角洲及近海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尼日利亚的主要产油区;尼日利亚河流州的石油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1956年尼日利亚发现了第一个工业性油区,到现在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在370亿桶以上,是石油储量非洲第二大国、世界第九大国;这里的油田规模不大,但油层压力稳,回采率高,多为自喷井,油质好,还有距欧美市场近等优势。1977年尼日利亚石油产量达1亿吨以上,21世纪以来石油产量在1亿吨上下波动,2019年石油产量1.15亿吨,居非洲第一、世界第 12位。尼日利亚天然气储量居非洲首位、世界第九名,但天然气产量不大,近年来居世界第17~19名。

尼日尔河三角洲最大的城市是哈科特港,位于三角洲东南部、尼日尔河汊河之一的邦尼河畔,距几内亚湾约60千米。哈尔科特原来只是一个小镇,1921年建起了出口埃努古煤炭(尼日利亚最大煤矿)的码头,之后通往尼日利亚北方的铁路通车,成为尼日利亚重要的煤炭、棕榈油、花生、锡矿石输出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尼日尔河三角洲石油的开采,迅速发展成为尼日利亚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港口,有油气开采、原油提炼加工、天然气液化、空调电冰箱制造、纺织、水泥、食品加工等多种工业,港口吞吐量居尼日利亚第二。现在哈尔特港是尼日利亚河流州首府,有100多万人口,是尼日利亚仅次于拉各斯、卡诺、阿布贾、伊巴丹、卡杜纳的第六大城市,设有哈尔特港大学、河流州立理工大学等高校。

尼日尔河三角洲西端的贝宁河沿岸,还有一座 历史 悠久的古城——贝宁城,现在是尼日利亚埃多州首府、尼日利亚工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有110万人,是尼日利亚第七大城市。贝宁城始建于9世纪,曾经是古代西非强大的贝宁王国的都城,15世纪后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来此从事奴隶贸易,逐步发展为尼日尔河三角洲上最大的商业中心。古代贝宁王国产生了以青铜雕刻为代表的贝宁文化,在始建于公元10世纪的贝宁王宫里宫殿梁柱和回廊上都装饰有青铜雕像和精美浮雕,宫内宝塔的顶端有大鹏展翅状的青铜制品。贝宁城里至今还有许多 历史 人物的铜像、铜雕,如位于市中心的埃莫坦铜像,是为纪念公元15世纪的贝宁民族女英雄埃莫坦而建。

鳄鱼城——巴马科

坐落在马里共和国西南部、尼日尔河上游的巴马科,是马里共和国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有人口300万,是马里最大城市,也是尼日尔河流域最大的城市。巴马科在当地班巴拉语中是“鳄鱼之河”之意,故有“鳄鱼城”之称;这里沼泽遍布,鳄鱼聚集,生长着大量的尼罗鳄(也叫非洲鳄),人们很早就用鳄鱼皮来制作鳄鱼皮包,鳄鱼也成为该城的象征。巴马科在13世纪以来一直是西非一个强盛的伊斯兰教帝国——马里帝国(也叫曼丁戈帝国)的贸易集散地之一,1883年法国殖民者来到这里建起了法国在非洲大陆的第一个殖民据点,1895年成为法属西非(1895~1958年)的中心城市之一,1904年铁路从塞内加尔修通到巴马科,巴马科成为尼日尔河上游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中心;1920年巴马科成为法属西非之一的法属苏丹(其领地与今日马里共和国相当)的首府,1960年马里独立后成为马里共和国的首都。

巴马科是马里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有机械、纺织、食品等工业,手工业以鳄鱼皮袋制作、象牙雕刻、金银饰品等著名。巴马科是马里的铁路、公路枢纽,有一条窄轨铁路通往大西洋沿岸的达喀尔;公路通往全国各地及几内亚、科特迪瓦等周边国家,郊区有联系世界各地的巴马科塞努国际机场。

巴马科靠近撒哈拉沙漠,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平均气温都在24度以上,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5-10月为雨季,常有大雨暴雨;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高温干燥,4月平均气温全年最高,多有40摄氏度以上的酷热天。尼日尔河从巴马科城中自西向东穿过,沿河生长着芒果树、火焰树、芭蕉树等,大量的低矮平顶红砖房掩映在绿树丛中,著名建筑有巴马科大清真寺、高17层的友谊宾馆大厦、西非发展银行大厦等。马里国家博物馆、独立纪念碑是主要 旅游 景点。

非洲最长的河叫什么

尼罗河 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是地球上第一长的河流。其流域面积仅次于南美的亚马孙河,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两个河流系统。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来自乌干达高山上维多利亚湖的白尼罗河和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相汇,形成尼罗河。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注入地中海。 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8月份河水上涨最高时,淹没了河岸堤坝两旁的大片田野,这时人们纷纷迁往高处暂住。十月以后,洪水消退,原来田野的土层上积上一层厚厚的淤泥。在这些肥沃的土壤上,人们栽培了棉花 小麦 水稻 椰枣等农作物。尼罗河哺育着沿河的居民,沙漠地区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古埃及人在这里创造出高度的文明。 现在,埃及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尼罗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有人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首都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的顶端,人口1500万(1998年),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港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港口,也是非洲最大的港口。20世纪70年代,埃及在阿斯旺兴建了一座110米的阿斯旺水坝,坝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水库——纳赛尔水库,得到发电、防洪、灌溉、养鱼、航运、旅游等利益。大坝的建成虽然防止了下游的洪水泛滥,但是尼罗河携带至下游和入海的泥沙大大减少,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线受海浪侵蚀不断向后退缩。埃及政府已采取措施,防止三角洲被地中海吞没。

非洲主要河流有哪些?

1、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源于非洲东北部布隆迪高原,纵贯非洲大陆东北部,跨越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之一尼罗河被视为埃及的生命线。

2、刚果河也称扎伊尔河,位于非洲中部,全长4640公里,为非洲第二长河,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九位。该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370万平方公里,居非洲各河之首,在世界上也是仅次于亚马孙河,位居第二。

3、尼日尔河全长4200公里,流域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是西非最大的河流,也是非洲第三大河。它发源于几内亚佛塔扎隆高原海拔910米的深山丛林里,干流统经几内亚、马里、尼日尔、贝宁和尼日利亚王国,最后注入大西洋几内亚湾。

4、赞比西河又称利巴河,全长3540公里,流域面积133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四长河,也是非洲大陆流入印度洋的第一大河流。

非洲水资源

非洲是继澳大利亚之后世界第二大干旱的大陆,遭受水资源压力、水资源短缺和水危机等严重问题。这并非由于非洲缺乏水资源,相反,非洲有丰沛的水资源储备,淡水资源总量约占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9%。

拥有的大河数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3,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万亿千瓦时每年,在世界各大洲中排名第三。其中,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1.7万亿千瓦时每年,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1.1万亿千瓦时每年。

非洲有诸如刚果河、尼罗河、赞比西河和尼日尔等大河,以及世界上第二大湖——维多利亚湖。内部可再生淡水资源平均每年约3950立方千米。

此外,非洲实际上蕴藏着巨大的地下水库。虽然在北非,人均地下水补给量为144~350立方米,但是在非洲其他区域,人均地下水补给量可以达到2400~9900立方米,远远高于“水脆弱性”指标。

世界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位于非洲大陆中的一条河流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位于非洲大陆里面的一条河流,名字是尼罗河。尼罗河主要有两大支流,一条河是白尼罗河。白尼罗河它是发源于非洲大陆上面的东非高原,径流量是相对来讲比较稳定。而另一条河流则是青尼罗河是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发源而来的。径流量要比白尼罗河大,而且季节变化也是较为明显的。

一、尼罗河特点

尼罗河是非洲最强的河流,流经地区主要是位于非洲的东北部,总长有6300多公里。这条河流很多人都前来驻足欣赏,非常的壮观。尼罗河相对来讲,年径流量是相对较小。但是水位受到细节的变化影响是非常大的。在6~10月为湿季,降水,水位高。而在10月到次年5月,降水相对来讲就要少很多,因此水位也相对来讲较低。

尼罗河的气候有一个特点就是全年高温,因为尼罗河所属的纬度带主要是在热带为主,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因此这里都是全年高温的。不过由于尼罗河流经的地区管气候降水特点还是存在着许多差异。特别是南北的气候,完全是迥然不同的。

尼罗河流经的地区主要是以高原平原为主,因此流经的地区相对来讲是较为平坦的。由于流经的地区相对来讲比较平坦,所以它的水能其实并不是特别的丰富。尼罗河的流程非常长,流域的面积广,对于非洲人民来讲,这条河流是及其重要的。

二、尼罗河的开发

由于尼罗河的水位季节的变化非常大,对当地的人民的生活来讲,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在上个世纪,尼罗河就被开发了。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是修建了一个大坝,叫阿斯旺大坝。这条大坝的修建,可以说是非洲人民的福音。